一段時間以來,我每天一大早便驅車趕往位于蕪湖城東新區的市公安局“上班”。刑警支隊的同志臨時為我安排了一張辦公桌,方便我在那里查閱最近十余年蕪湖重大命案的案卷材料。
這些案件不少都曾見諸媒體,但也許是因為蕪湖的刑偵部門對辦案宣傳比較低調,以往的報道內容往往蜻蜓點水、點到即止,一些記者的線索來源可能主要出自一紙起訴書、判決書或者辦案部門的一份通稿,以致此前我對許多案件印象都很模糊,對刑警們在案件偵破過程中所經歷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酸甜苦辣、愛恨情仇更是知之甚少。
反復查閱案卷中那一份份問訊筆錄、證人證言、鑒定意見、驗尸報告、圖片資料、電子數據、被害人陳述、現場勘驗筆錄……還有辦案民警對每一個案件的總結匯報材料,我感慨良多、深受觸動,一幅幅犯罪嫌疑人兇殘作案、受害人家屬悲痛欲絕、辦案民警愛憎分明和與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畫面,逐漸清晰地呈現在我的面前。
這些年來,盡管蕪湖市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與日俱增,但和諧的城市環境,依然不能排除不安定因素的存在;穩定的社會局面,依然有極少數不法之徒在肆意破壞。為了守護一方平安,為了鏟除陽光下的罪惡,蕪湖公安刑事偵查部隊一直勇于擔當、敢于亮劍,一馬當先、盡心盡責、殫精竭慮、忍辱負重地充當著平安蕪湖的金色盾牌。
我查閱案卷使用的是刑警邢洪飚的電腦,他是刑警支隊的“老干探”,年輕的同事們多以“飚哥”稱之。飚哥年輕時學過散打,屬于一人能放倒三兩個歹徒的“猛男”;用曾經干過公安的蕪湖文聯辦公室主任袁道友的話說:“阿飚是令犯罪分子膽寒的狠角色!”。
可由于長期辦案身體嚴重透支,今年48歲的飚哥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每天上班都自帶干糧控制飲食。不過一旦遇到大要案領導命他出馬,他照樣會像年輕時那樣廢寢忘食地沖鋒陷陣,不會計較個人得失。
在我隨后的實地采訪中,好幾次都有飚哥陪同,我發現所采訪的不少命案飚哥都曾參與偵破。但當我提出給他做一篇“辦案民警速寫”的時候,他卻把球踢給了別人:
“你還是采訪老翟吧,他比我會講。”
“王建破案是把好手,值得你去采訪。”
然而,當我按照指引找到飚哥推薦的其他刑警采訪的時候,他們也都踢起了皮球:
老翟說:“過獎了,不好意思,辦案審訊不是哪一個人的功勞。”
王建說:“王宏金案一定要采訪江世貴,我不必專門做一篇。”
刑警們在個人宣傳上表現出的低調和推讓,讓我看到了一種團隊精神。恐怕正是這種凝心聚力和團結協作,成就了蕪湖刑警多年來“命案必破”的榮光與輝煌。
回望蕪湖公安過去偵破的一起起重大命案,沒有一起不是上至市委常委和公安局長、下至普通片警和聯防隊員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方才得以攻堅克難。
每一起重大命案發生,查出真兇、緝拿罪犯總是宛如大海撈針。勘驗、走訪、摸排、比對、圖偵、網偵、技偵、搜查、蹲守、追捕、伏擊、審訊……幾乎沒有哪一項工作不是海量,沒有哪一項工作不是依靠兵團作戰。這一起起重大命案的偵破、一個個亡命之徒的落網,不僅得益于刑警隊員們彼此間的默契配合,同樣也離不開跨警種、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團隊協作。
正像蕪湖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胡建平所說:“破案靠的是團隊作戰,猶如一支球隊,需要球星的靈光凸顯,更需要團隊的整體協作和緊密配合。”
誠哉斯言!
正因如此,本組系列報道所濃墨重彩的十大命案和十名辦案民警僅僅是一個縮影、一方代表,所記錄的僅僅是蕪湖刑偵史上的幾組片段、幾幅畫面。這些命案也許并不都是最慘烈的,這些民警也許并不都是最優秀的,但通過再現這些案件驚心動魄的偵破過程,通過走進這些辦案民警的內心世界,也許我們能夠“窺一斑而知全豹”,能夠明白在江城蕪湖這座美麗的城市里,為什么一方平安得以守護、為什么陽光下的罪惡得以鏟除。
讓我們共同為蕪湖刑警點贊!為平安蕪湖叫好!
蕪湖媒體凡夫
評天下事
寫身邊人
看名人景
抒凡夫情
謝謝您閱讀我的文章
也歡迎您的報料
我愿意為您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