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石0:2敗給AlphaGo的時候,聶衛平表示要對這臺谷歌機器人“脫帽致敬”,并期盼李世石能夠贏回一局,“給職業棋手或者人類圍棋的創造者保留下尊嚴”。當李世石0:3再次敗給AlphaGo的時候,很多人對李世石能否贏回一局已經不抱太大希望。然而李世石卻沒有放棄,今天終于扳回一句。但眾多AlphaGo的“腦殘粉”卻將信將疑:“狡猾”的機器人會不會是故意輸給李世石一局,避免人類對它的出類拔萃過于嫉妒乃至恐慌。
筆者不確定AlphaGo會擁有那么高的智商和情商,但它在某些方面的智能“完勝”人類顯然毋庸置疑。記得開賽前李世石曾表示,到目前為止還是人類比人工智能強,但“以5比0戰勝它有點兒夠嗆”。如今盡管他扳回一句,但肯定已經修正了自己對人工智能的看法。
這讓我聯想到奔馳汽車的老祖宗發明世界第一輛汽車的故事。1885年德國人卡爾·奔馳設計制造了第一臺奔馳汽車——一輛裝汽油機的三輪汽車,由于性能不過關,經常熄火拋錨,起初開起來還沒有人跑得快。然而,如今再看行駛在街上的奔馳汽車,人類還有哪位飛毛腿能夠跑得過?
就像人類跑不過汽車并不是一件丟臉的事一樣,李世石敗給機器人絕不是人類的失敗。李世石輸了,贏的不是機器人,而是機器人背后的科研團隊,他們向世界證明了人類使用工具和機器能力的突飛猛進,證明人類智慧又大大地向前邁進了一步。相信用不了太久,不會再有誰去舉辦人機大戰這樣的圍棋比賽,就像不會有人想到讓世界飛人博爾特去和奔馳汽車賽跑,要辦也是舉辦世界機器人圍棋大賽。這是不是意味著李世石、聶衛平們從此失去了一展技藝的舞臺?這顯然是杞人憂天。難道博爾特會因為奔馳汽車跑得快而擔心自己下崗嗎?最近網上流傳這樣一個段子:“我叫李世石,我是一名來自韓國的棋手,今天早上出門前我在網上各大投注點用盡家財下了巨額賭注買我自己輸,我想,這就是人類比人工智能強的地方。”
段子頗為搞笑,卻透著人定勝天般的樂觀與自信。但誰能保證谷歌機器人的設計者不能將段子中李世石的那點小聰明賦予到AlphaGo的身上?所以,真正令人擔憂的恐怕不是機器人本身,而是人類自己,是制造機器人背后的人。正所謂“不作死不會死”。
早在1940年,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提出了“機器人三原則”:
第一條: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看到人類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
第二條: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這條命令與第一條相矛盾。
第三條: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除非這種保護與以上兩條相矛盾。
李世石在與機器人大戰中劣勢,筆者越來越感慨阿西莫夫預言家般的先見之明。既然人類可以賦予機器人以聰明才智,那么誰來保證這種聰明才智只被運用于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與幸福,而不被運用與各種反人類的舉動?
幾年前,美國科學家霍金在討論電影《超驗駭客》時稱,人工智能或許不但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事件,而且還有可能是最后的事件。言外之意,人工智能可能會導致人類的滅亡。
倘若不盡快制定全世界共同遵守的“游戲規則”來規范人工智能的發展,倘若世界各國不攜起手來共同確保阿西莫夫的“三項基本原則”的“學習貫徹落實”,霍金的一番預言也許并非危言聳聽。人類造出一部會下棋的AlphaGo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倘若掌控AlphaGo的人換成了本·拉登,或者有人能夠不受約束地造成出刀槍不入的本·拉登機器人、希特勒機器人、日本鬼子機器人,那時的人機大戰才是人類真正的厄運當頭!
蕪湖媒體凡夫
評天下事,寫身邊人
看名人景,抒凡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