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的升級,超市行業經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超市門店已無法適應消費升級的需求,出現競爭力下降、顧客滿意度下降、銷售下降等問題,因此傳統超市門店升級改造成為必然。如何升級改造?升級改造哪些內容?這是很多超市企業面臨的困惑,傳統超市門店升級改造前首先要理解以下幾個概念:
一. 理解新零售下“人貨場”的重新構建
超市經營的基本要素就是“人貨場”,在不同時期,“人貨場”三者的關系隨著時代在改變,傳統零售時期,物質短缺時代,“貨”毫無疑問是第一位的,新零售時代,一切以“人”為中心,消費者喜歡什么,需求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我們超市就應該經營什么。先聚集人,再到貨,最后是場景,而新零售下場景也發生了變化,要通過多元化的場景提升門店銷售,比如線上訂單送貨上門或線上訂單實體店取貨,線上線下的融合,這都屬于場景的多元化。
了解消費升級
1、人口老齡化:2020年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2.48億,2030年將超過3億,甚至有一種說法叫2025危機,指的是當60后整體進入老齡化的時期,中國社會將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超市行業不單單要提供適合老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務,還應該意識到他們購物不單單是要解決吃飽的問題,還是一個與社會交往,精神放松的重要渠道。
2、80/90后成為消費主力:這一代人的興起,他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他們的購買行為,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他們在商品上追求性價比,又好又便宜,所謂的好貨不貴,這有一種去品牌化的趨勢;他們重視時間成本,不愿到大賣場購物,追求購物便捷;他們關注商品品質和飲食健康;他們喜歡更好的購物環境和氛圍。
3、小家庭化消費:小家庭化消費產生的原因有三個方面:首先,計劃生育政策,產生了兩口之家或三口之家以及單身或單親家庭;其次,晚婚、晚育現象的普遍形成了小家庭化消費;最后就是上班女性和單身人口的增加形成了個人消費。小家庭化對超市行業影響比較大,比如以前一個大家庭買一個西瓜,三口之家可能只買半個,再往后可能只買四分之一,獨身者只買一塊西瓜。我們還會發現,現在的水果蔬菜,越分開賣小份兒賣,賣得越好。
4、消費者更喜歡便捷購物:隨著消費者升級,他們更關注時間成本,不愿意在購物上花更多的時間,再加上城市的發展,堵車、停車難的問題也困擾著消費者,購物快速和便捷成為消費者更喜歡的購物方式。
5、消費者更關注品質和健康: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消費者更關注商品的品質、飲食的品質和健康,單單從中產階層消費者餐桌上來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水產、蔬菜、牛羊肉,同時還注重水果、牛奶等健康和低能量食品的攝入
傳統超市門店通過對以上兩個方面的了解,認識到“人”的變化,“商 品”需求的變化和消費“場景”的變化,才能更好地理解門店升級改造的方向,眼界設計認為,傳統超市門店升級改造要把握以下六個方面:
客戶重新定位
傳統超市沒有客群定位的概念,認為所有顧客都是我們的顧客群。2008年我就提出超市客群定位這一概念,當時很多人還不能理解,十年后的今天,客群定位已成為行業必談的話題,比如國內生鮮微超,從客群定位的角度上分類,就有四個模式:
1、以生鮮傳奇為代表的中老年顧客、中產階層家庭消費;
2、永輝生活定位為年輕單身顧客群;
3、元初食品定位為中高端家庭和個人消費;
4、誼品生鮮、聞氏生鮮定位為中低端客群。
傳統中型超市門店應該如何給自己的消費者畫像呢?中型超市門店應該重點迎合80/90后顧客和中老年顧客需求,重點服務中產階層家庭購物,滿足顧客日常家庭需求為主和孩子的消費需求,不拒絕低端顧客消費,但不迎合低端顧客消費需求。
二,動線的升級
新零售下的超市門店動線規劃趨勢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生鮮品類前移:很多傳統超市門店把生鮮品類規劃在賣場最里端或死角,把生鮮品類當成引客利器。新零售下的生鮮品類銷售占門店總銷售的50%左右,生鮮品類不單是集客利器,還是利潤的重要貢獻者。傳統超市門店商品布局規劃是百貨-生鮮-食品-收銀的品類組合順序,已不符合如今消費需求,如今品類動線規劃主流是生鮮-食品-非食-收銀。把生鮮品類前移至超市入口,顧客首先看到的品類是水果、面包、面點、熟食。為什么要這樣布局商品品類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首先,這種商品布局更符合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生鮮品類屬于高動銷、高復購率品類,顧客選購完所需商品后,才會更好安排時間選購其它商品;其次,在購物過程中,感官是決定購買的最有誘惑力的因素,很多消費者的計劃外的購買,都是通過看、摸、聞、嘗滿意后的結果,把面包規劃在入口附近,面包賦予的是香味,通過氣味來吸引消費者;把水果規劃在入口,水果呈現在的色彩,紅色、黃色和橙色是暖色,給人一種溫暖、熱情和親近的感覺,消費者一走入門店就看到鮮艷的顏色,能讓消費者產生興奮,激發消費者購物欲望;最后,門店入口空氣流動大,有利于蔬果的保存。
2、適當縮小門店經營面積:近幾年來,我們對升級改造的門店進行總結分析發現,門店面積的適當縮小,并不會影響門店銷售。門店經營面積縮小竅門是:生鮮品類基本保持不變,讓食品品類變得更緊湊,重點壓縮、弱化非食品類的經營。門店經營面積適當縮小有哪些好處?首先,門店經營面積變的更緊湊,縮短消費者購物時間,方便顧客購物;其次,可以降低經營成本,比如人員減少,電費的降低等,從而提升門店效益;再后,縮小的經營面積可以作為租賃面積,增加租賃收入,提升客流價值。
3、常規商品品類專廳化設計:超市設計百貨化,其中表現之一就是品類專廳化設計,借助主動線,在兩側設計成一個個品類專廳,如洗化專廳、休閑食品專廳等。專廳結構布局有以下幾個好處:首先,有利于門店的街景布局,提升顧客體驗;其次,每個專廳都是獨立的品類專區,使品類陳列更加清晰,從而方便消費者購買;最后,增加了高貨架的使用量,增加商品陳列米數,提升坪效。在廳結構設計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局部使用“V形法”的貨架布局設計,把貨架與主通道之間的角度由原來的90度直角改為45度角,這樣貨架上進入消費者視野之內的商品就增多了;其次,廳與廳之間要設計便捷通道,方便消費者購物時行走路線;最后,專廳內的單組貨架長度控制在4-5組為宜,如果廳結構過深,可以通過兩組貨架的方式布局。
4、以商品品類作為顧客引流主動線:目前,超市主動線表現主要形式是通過地磚、吊頂和燈光組合,強制引導顧客按我們設計的動線行走。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喜歡更自然、更自由、更開放的購物行走動線。以商品品類作為消費者引流行走的路線是超市動線設計的最好表現,以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把超市各品類關聯、有序、合理的布局在門店內,從蔬果、肉類、魚類、冷凍、調味、休閑、百貨、個護等順序安排動線,在設計過程中,盡可能地把生鮮品類布局拉長,通過品類引導顧客在門店內從入口到出口過程中的隨意和自然行走,既能減少賣場死角,又能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
購物環境對門店的消費影響有多大?正是因為影響門店銷售因素很多,行業內始終沒有定論。但有一點行業內已有了共識,每個門店都在試圖做一件事情,就是讓消費者在門店里待的時間更長,讓顧客更愿意在門店逗留。而消費者在門店里花費的時間取決于購物的過程是否舒適、愜意,也就是說門店是否提供了良好的購物環境,提供了消費者喜歡的購物環境,讓消費者享受更好的購物過程和體驗。眼界設計通過相關數據研究分析認為,購物環境美化對門店銷售影響在15%左右。好的購物環境是一個好門店的必備條件,一個好的購物環境應該由以下八個方面組成,即好的動線設計、好的裝修風格、好的燈光照明、好的美陳氛圍、好的音樂氛圍、好的陳列道具、好的商品販賣、好的衛生表現。
來源:眼界HORIZ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