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消費 舊王隱匿 新勢力登臺
大家期待的降準如期而至。
央行宣布,2021年7月15日起,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1萬億元。
這次降準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疫情后居民預防性儲蓄偏高,消費恢復不如預期,經濟偏弱。
二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上游對中下游企業利潤擠占明顯,中小微企業壓力很大,需要降低融資成本緩解壓力。
三是近期大宗商品漲價壓力減小,美國長期通脹預期見頂,中國高層判斷輸入性通脹基本可控,所以經濟政策重心依舊是復蘇,而不是控通脹。
一句話來說,經濟和消費復蘇,都遠不如預期,央行決定刺激一下市場。
一方面,上半年傳統家電巨頭美的、海爾等,因為上游原材料漲價,已經不堪重負,股價持續低迷。
另一方面,疫情之后崛起的新興廚電、包括掃地機器人、一體化廚電,卻一反常態走在了家電板塊的漲幅。
蘇寧易購數據也顯示,6月1日蘇寧生活電器前半小時銷售額同比增長1400%,添可、科沃斯、云鯨、石頭科技這樣的清潔電器品牌躋身前十。
獨居人群的增加和年輕一代里,越來越多的懶人,讓掃地機器人成為了市場上最受熱捧的細分賽道產品。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1到5月中國清潔小家電全渠道銷售額81.3億,同比增長30.6%。
這其中,一馬當先的龍頭是科沃斯,截止6月30日收盤,上半年股價漲幅超過158%,如果從上市開始算,累計漲幅超過1029.81%。
如果說上一代的白色家電,包括電冰箱、洗衣機和空調,是吃到了中國城鎮化三十年的紅利。
那么如今的小家電和掃地機器人崛起,則是建立在年輕一代的懶人需求、以及出海紅利上的全新探索。
一個理工男的代工廠逆襲史
科沃斯的發家史,就是一部中國制造企業,靠基礎代工換市場,最終走向獨立品牌和國際化的進化史。
創始人錢東奇是一個標準的理工男,大學時期專業是物理和哲學,本來不可能踏進家電這個行業。
科沃斯的前身是蘇州泰怡凱電器,成立于1998年,主營業務是為飛利浦、松下等世界知名品牌代工吸塵器,后來拓展到清洗劑、除螨儀等清潔類小家電。
不甘心只做代工廠的錢東奇,主動選擇創立自主品牌科沃斯,曾經想走吸塵器市場,可惜在飛利浦、美的、海爾等知名對手面前,沒有競爭力,于是干脆換了個賽道,轉向掃地機器人。
在科沃斯早年代工時期,小家電消費者的心智已經被老品牌占據,想要做出差異化和品牌化,難度很大,錢東奇最終把產品定位在了掃地機器人,產品叫做地寶,雖然技術幾經迭代,產品名卻從來沒變過。
2018 年 5 月 28 日,科沃斯登陸上交所,成為家庭服務機器人第一股,截止2021年7月9日收盤市值1283.82億。
為了再次迅速應對市場變化,2019年科沃斯進行了戰略調整,主要是三大步驟:
一是砍掉機器人ODM代工業務
二是主動退出國內陸段掃地機器人市場
三是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落地,孵化高端品牌添可
從傳統的家用電器角度來看,掃地機器人更像是一個玩具,2020年的新冠疫情,才讓整個行業真正迎來爆發和破圈。
疫情期間居家時間大大延長,清潔和打掃的需求越來越大,成了一個不可忽視的痛點。
根據方正證券測算,2020年保守估計全球核心市場的掃地機器人保有量可達1億臺,是2019年保有量的3.3倍。
波士頓咨詢對研究顯示,當一種科技產品滲透率突破15%的時候,才進入快速普及階段。目前中國一線城市的掃地機器人預估滲透率為5%左右,三四線只有1.2%左右,仍舊有巨大的空間。
(來源:艾瑞咨詢《2021年中國下沉市場掃地機器人消費行為報告》)
從價位上來看,中高端掃地機器人的價格基本在3000元以上,和中高端的洗衣機、空調、冰箱的定價區間類似,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和全球洗衣機的滲透率分別為73%、65%。
這也側面印證了,科沃斯、石頭科技這樣的龍頭企業,還遠沒有到達增長天花板。
事實也證明,后疫情時代的掃地機器人需求,遠超市場預期。
2020年添可新品牌實現總營收10.51億,凈利潤7817.53萬,618期間洗地機銷量同比增長1100%。科沃斯包攬了2020到2021年度,掃地機器人線上和線下雙冠軍,資本市場對其估值,完全從傳統制造業,轉變為科技企業。
這才導致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2021上半年科沃斯股價上漲158%的驚人漲幅。
橫在面前的高墻與隱憂
科沃斯和石頭科技、云鯨等服務機器人代表企業,完成了國內市場布局后,下一個目標也很明確:
出海。
品牌進入海外市場,會面對完全不同的環境,錢東奇發現,前面是一堵高墻,科沃斯的對手是世界級巨頭iRobot。
這家有軍工背景的企業在2002年首次推出掃地機器人產品,和科沃斯代工廠出身不同的是,iRobot非常癡迷于技術研究,擁有AeroForce 清潔系統、Cleanbase 自動集塵充電座等技術專利,牢牢把控著歐美市場份額。
為什么iRobot沒有在中國市場橫行無忌?主要還是一眾國內廠商本土化做得好。
海外品牌的掃地機器人,功能比較單一,基本上就只有個掃地功能,而國內目前最新一代產品,都實現了掃地、拖地、自清潔一體化的功能,走在了世界前列。
有這樣的優勢,科沃斯得以在巨頭的陰影下,野蠻生長起來。
直到2020年5月iRobot突然意識到科沃斯已經崛起,決定化敵為友。iRobot將自己的一項解決毛發纏繞的專利授權給科沃斯,同時也采購它的機器人,成功化敵為友。
過去一年,科沃斯估值膨脹的基礎,是驚人的業績。比如2021年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31%,歸母凈利潤同比上漲726.6%。
資本市場對于逆天的業績,給出了熱烈的掌聲,但它財報也不是完全沒有隱患。比如較低的研發費用和高庫存問題。
2015到2019年間,科沃斯研發費用在2.79%到5.21之間。
作為參照物的iRobot自2013年以來研發費用就基本穩定在12到13%之間,科沃斯在營銷環節都是主打科技、技術、前沿等概念,但從財報數字來看,真正有多少研發經費轉化成了實際產品亮點,有待考察。
另外還有大規模的銷售費用,主要用于線下渠道。
財報顯示,2015到2019年間,科沃斯的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例,從13.73%逐步上升到23.2%。
即使以科技公司的估值去看,掃地機器人企業,依舊有點貴。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科沃斯的動態市盈率為96.37倍,石頭科技為58.32倍。傳統的家電龍頭美的動態市盈率只有18.85倍,海爾大約19.73倍。
科沃斯的估值,已經在朝著市夢率方向發展了。
過去5年,掃地機器人為代表的一眾小家電,受到大量消費者的歡迎,被資本市場熱情地擁抱。
風口總是能讓身處其中的公司率先吃到紅利,但最終只有那些勇于創新、深入了解用戶的公司,才能贏得更久。
國內掃地機器人ODM、OEM產業鏈在短短四五年內,從起步迅速走向成熟期,使得代工不再是一種稀缺要素,研發和創新能力,被提升到史無前例的高位。
錢東奇在南京大學哲學系校慶上,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哲學讓我可以仰望星空,物理學讓我腳踏實地。因為哲學總是在以更寬泛的,跨度更大的方式來思考。
對于企業主要解決兩件事,第一件是解決什么是正確的事,第二件是要把正確的事做對。
創立之初的第一個十年,它從代工起步,第二個十年逐漸找到自主品牌的發展節奏,第三個十年的目標是走出中國,進軍國際市場。
在中國這個價格敏感、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世界級巨頭iRobot暫時觀望是情有可原的。它依靠專利幫助科沃斯擴大市場,既成為了朋友,又拿到了專利授權收入,一舉兩得。
這背后也可能預示科沃斯的轉向,那就是經歷了多年發展,科沃斯的技術儲備已經不太充足,需要iRobot這樣的外腦來深化對技術的理解,也方便自己更好地布局歐美市場。
科沃斯和石頭科技,代工起步和精研科技兩種發展路徑殊途同歸,最終都是要回答一個問題:
以市場換技術,到底可不可行,能不能把過往成功模式,平行運用到海外市場?
中國實現了冰箱、彩電、空調等產業鏈的趕超歐美,無論從技術還是市場,美的格力都已經擊敗了外國巨頭。
科沃斯在靠掃地機器人站穩之后,還有掃拖一體機、洗地機作為儲備,嘗試在出海歐美市場之后,找到屬于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
當風口消失,錢東奇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高增長讓科沃斯不掉下來,或者自己再造下一個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