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百病皆因堵,經絡通,則百病消。經絡不通,則氣血流通不暢,補什么都沒用。”
人們常說哪里疼痛是經絡不通的緣故。人體是非常敏感的,經絡功能正常時,氣血運行通暢。經絡“內屬于腑臟,外絡于肢節”,使臟腑器官、體表肌膚及四肢百骸得以濡養,從而發揮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經絡功能失常,氣血運行受阻,或氣血瘀滯,阻遏經絡,均會引起疾病的發生。
因此,各種因素引起的經絡不通是疾病發生的重要病機之一,在臨床上通常表現為疼痛、麻木、腫脹等癥狀,或是體表出現的一些瘀斑、充血、結節、條索狀物等表現。
經絡不通的首要感覺:疼痛
疼痛是多種因素導致氣血凝滯、阻塞不通的反映,古語有云:不通則痛,不榮則痛。有時候出現的疼痛,那說明可能此處經絡不通。
疼和痛是兩個概念,雖然兩者都和經絡不通有關,但程度上還是有些差異的。比如我們被扎了一下,立刻產生的感覺叫做「疼」;如果接著按壓一下受傷的地方,這時候產生的感覺才叫做「痛」。
遇到疼痛類的問題,一般需要分清虛實,辨別病機,病因病機不同可以表現出來的疼痛特點也不一樣,例如會有脹痛、酸痛、走竄痛、游走痛、隱痛等等。
如果是經絡不通引起的疼痛,則根據辨別外邪/氣滯/血瘀/痰濁,又或是積食/蟲積/結石等阻滯氣機所致,審因處理。
氣血不通:冷
身體某些部位發涼,最常見的是手腳發涼,常常是經絡不通、氣血不能很好抵達四肢的表現。哪個地方發冷,哪個地方可能經絡不通,氣血難以到達。
氣血不通導致的發冷,很多情況是局部有寒邪阻滯經絡,經絡不通則出現皮膚有涼感,多伴有疼痛,即冷痛感;另外人體陽氣虛弱,溫煦功能不足,也可出現發涼的感覺。
熱氣不通:熱
經絡不通引起的熱主要表現為身體某些地方低熱、干燥,或者局部異常出汗。這是因為體內經絡不通,邪氣不能通過正常渠道散發出去,郁滯化熱;或機體陰虛火旺,組織失于涼潤而引起的。
經絡徹底堵塞不通:麻木
經絡不通進一步的發展就是麻木。引起麻木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氣血虧虛、風寒入絡、肝風內動、風痰阻絡、痰濕或瘀血阻絡等皆可引起麻木,但最常見的還是氣血不能運達局部,肌膚、筋脈失養而出現的麻木癥狀。
比如我們盤腿坐得太久,下肢氣血不通,就會疼痛;接著,經絡被堵死,氣血徹底不通,雙腿就會麻木,只有改變坐姿,氣血通暢才能恢復知覺。
肢體出現麻木時,需要引起重視,尤其對于高血壓病、高血脂癥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及時疏通經絡,調控血壓/血脂,這樣能降低中風的發生概率。
經絡不通的兩種形態:腫和脹
1、腫塊或結節:按照局部腫物的大小,大的為腫塊,較小的為結節。
2、腫脹、浮腫:引起水腫的原因可以是外感風邪,也可以是脾腎陽虛,有陽水與陰水之分;除肢體水腫以外,如果是局部肢體關節的腫脹,多為經絡阻隔、氣血凝滯引起。
此類表現多屬外科疾病,根據局部癥狀可以直觀辨別疾病,并對此進行相應處理。
因此,中醫認為,經絡影響著人體氣血的運行,可以表現出各個不同的癥狀,甚至影響臟腑功能。如果經絡不通,那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進行疏通呢?
1、溫熱疏通
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寒主收引,寒邪能夠阻滯氣血運行,如果人體體內寒氣重,就如面對一塊冷凍住的土地,身體內的肌肉、組織也會遇冷而板結。此時可以讓身體升溫的物理方法,例如熱敷、熱水浸泡、洗熱水澡等,讓身體內全面化凍,各種經絡通道自然得以暢通。
另外,中醫的灸法有很好的溫通經絡、驅散寒邪、行氣活血的功效,而且能補充人體元陽,防病保健。最為人熟知的便是艾灸法,不僅能夠保養身體,還可以治療疾病。
2、手法疏通
刮痧法,是借助于某些器其作用于人體表面的特定部位或穴位(刮痧的部位不僅僅局限于“點”和“線”,可隨著病變部位的不同,相應擴大為“面”的治療)。
刮痧可以通過經絡的傳導功能,促進人體臟腑與氣血等的協調,調整人體陰陽平衡,提高機體抗邪能力,最后達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還有按摩推拿、拔罐、拉伸等方法,也是同樣運用經絡學說,有效進行經絡疏通、緩解各種癥狀的方法。
3、針刺疏通
即大眾百姓所熟知的“針灸”,針灸能夠疏通經絡,能夠祛除經絡瘀阻而使其恢復通暢,是其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療作用。
針灸疏通經絡主要是根據病變部位及經絡循行與聯系,選擇相應的部位和腧穴,采用毫針瀉法、三棱針點刺出血、皮膚針叩刺、拔罐或灸法等方法,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正如《千金翼方》所說:“凡病皆由血氣壅滯,不得宣通。針以開導之,灸以溫暖之。”
4、其他
氣功、打坐等也是疏通經絡很好的方法,但要方法正確,貴在堅持。
人體健康的基礎,在于經絡氣血運行暢通。只有我們樹立正確的養生觀、選擇適當的保健方法,才能實現健康長壽、遠離疾病的目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