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控導航
考點 | 題號 |
區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分析 | 1、2、3、4、5、7、11 |
區域工業化、城市化產生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 6、8、9、10、12 |
工業化率是工業增加值占全部生產總值的比重,城市化率為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如圖是中國和日本的工業化率與城市化率變化曲線。讀圖,回答1~2題:2.關于中、日兩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第1題,日本工業化和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達到70%以上。我國的城市化率在改革開放后迅速升高,由此判斷①為日本城市化率,②是中國工業化率,③是中國城市化率,④是日本工業化率。第2題,目前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快(注意時間限定),日本工業生產仍然在增長中,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偏低,與工業發展不協調。下圖中四條曲線分別代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唐和遼中南四地區的城市數量變化。據圖回答3~6題:3.圖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數量變化的曲線是( )4.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對城市化的推動表現在( )5.從上述城市群的發展來看,影響城市化過程的主要因素是( )6.關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與城市化問題對策的說法,正確的是( )B.應加快發展重工業和機械制造業,以此推動本地區的產業升級C.區內各城市需加強分工與合作,構建以香港、廣州、澳門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D.對外來人口的管理已經很成熟,“城中村”問題已經得到解決第3題,改革開放之前,珠三角地區相對于其他三地來說城市化水平較低,城市數量少,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城市的數量迅速增加。第4題,城市化的具體表現有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規模擴大和城市人口不斷增加。珠三角地區工業化推動城市化的主要表現是城市規模迅速擴大。第5題,經濟發展是影響城市化水平和進程的基本因素。第6題,重工業和機械制造業不發達,成為珠三角地區工業化與城市化進一步發展的制約因素。為此,珠三角正以產業基礎較好的廣州市為基礎,大力發展重工業和機械制造業,以此推動本地區的產業升級。深圳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興建產業園吸引企業入住;第二階段:原有產業逐步替換為高端產業。讀圖,回答7~8題:8.從第一代產業園區發展到第二代產業園區,當地逐漸失去的優勢是()第7題,第一代產業園區內各企業在生產上的聯系不大,但集聚在一起可以共同利用已經建立起來的公共設施。第8題,從第一代產業園區到第二代產業園區,由于吸引了大量的企業集聚,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逐漸提高,勞動力的工資水平也逐漸提高,因此失去了勞動力廉價的優勢。讀“不同國家產業變化過程的示意圖”,回答9~10題:①Ⅰ類國家工業發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Ⅱ、Ⅲ類國家往往處于不利地位 ③Ⅱ、Ⅲ類國家產業升級速度取決于Ⅰ類國家 ④市場是產業升級的動力Ⅰ類國家工業體系完整,說明其工業發展早,科技水平高。而Ⅱ、Ⅲ類國家多承接Ⅰ類國家的產業轉移,往往處于不利地位。材料一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善廣大農民的住房條件,珠三角很多鄉鎮修建了農民公寓,許多農民高高興興搬進了新居。材料二 進入新世紀以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高速發展,2000年珠三角創造的GDP為7 361億元,2004年為13 394億元,為了謀求經濟的更快發展,珠三角聯合周邊地區構建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材料三 如下為珠三角工業產值比重變化圖和珠三角產業結構變化圖。(1)簡要說明珠三角部分鄉鎮修建農民公寓的地理原因。(2)20世紀80年代,珠三角的工業為( )密集型產業主導的出口加工型工業,主要工業部門為( )工業。 (3)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新一輪產業結構的調整,珠三角工業發展呈現了以( )密集型為主導的特點,尤其以( )部門最為突出。 (4)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長,2004年GDP約是2000年的( )倍。同時,珠三角產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具體表現在 ( )。 第(1)題,隨著珠三角地區城市化的發展,耕地減少,土地資源緊張,修建農民公寓可節約土地資源。第(2)題,20世紀80年代,珠三角的工業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主要是輕紡工業。第(3)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三角進行了產業升級,以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導,主要是電子工業。第(4)題,通過計算可知2004年GDP約是2000年的1.8倍,同時,珠三角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三產業比重均有上升,尤以第二產業更為明顯。(1)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耕地減少,土地資源緊張;修建農民公寓可以節約土地資源。(4)1.8 第一產業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第三產業比重均有上升,尤以第二產業更為明顯材料一 截止到2011年5月6日,我國一共設立了10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上海市浦東新區、天津市濱海新區、廣東省深圳市、重慶市、四川省成都市、湖北省武漢城市圈、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遼寧省沈陽經濟區、山西省和浙江省義烏市。(1)把下列序號代表的地理事物填在后面的橫線上:①( )(城市),②( )(河流),③( )(湖泊)。 (2)湖南省有豐富的( )礦產資源,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其礦石初級產品,經A線( )、B線( )及滬杭線運往長江三角洲地區。 第(1)、(2)題屬基礎性知識,據圖即可回答。第(3)題,從對工業化的促進作用、產業結構、新型城市化建設等方面分析。(3)①有利于形成核心增長極,加快新型工業化的進程;②整合優勢產業資源,在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增加就業的產業方面率先突破;③有助于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協調有序的新型城市體系,帶動全省新型城市化進程。以上資料由呂老師編輯整理發送,歡迎加入沐沐地理課堂學習與交流。若發現錯誤,歡迎指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