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甲乙兩圖,完成下列各題。
(1)描述甲圖中所示區域主要地形區的分布狀況。
(2)說出甲圖中秦嶺南北兩側的氣候類型。指出乙圖中太行山脈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意義。
(3)指出黃土高原現代土壤侵蝕的主要形式,并簡述其對本區及下游地區造成的危害。
(4)指出乙圖中環渤海經濟區經濟開發中面臨的突出問題。
2.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下圖為我國北方某區城圖
材料二:下圖為2018年中國主要產茶省茶園面積圖和2018年度中國主要產茶省干毛茶產值圖。茶樹生長喜酸怕堿,喜陰怕曬,喜暖怕寒,喜濕怕澇。山東日照綠茶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下自上市,因其地理環境特殊,具有“湯色綠、香氣高、滋味濃、葉片厚、耐沖泡”的獨特品質,素有“江北第一茶”美譽。
材料三 日照時數是指太陽在一地實際照射的時數,下表為2013年日照和煙臺日照時數數據表。
(1)簡析A區域的地勢特征。
(2)該區域中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出東平湖后,其中一路通過膠東地區輸水干線經濟南到煙臺、威海(如圖)。分析煙臺、威海地表水資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并指出該工程對煙臺、威海的生態意義。
(3)與廣東省相比,說出2018年山東省茶葉生產的特征,并分析說明該生產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山東日照綠茶種植的劣勢。
(4)指出日照和煙臺日照時數差異及其影響因素。
(5)引黃河水灌溉是山東地面灌溉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分析濟南附近區域農業生產中“引黃於田”的利弊。
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七里海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是我國華北地區最大的滿湖,也是該市最大的蘆葦(多生于低濕地或淺水中)產池 。七里海曾是一個淡水湖,后由于澡河洪水傾入,在東北部沖開一條水道注入渤海,即新開口。20 世紀 70 年代,當地對注入七里海的趙家溝等五條河流進行治理,河流泄洪能力增強,并發育了湖 口三角洲 。隨著七里海區域開發不斷增強,區域內部天然濕地面積減少,人工濕地面積增加(養殖池 、稻田)。下圖示意七里海及其周圍土地利用狀況 。
(1)描述七里海湖水含鹽量的變化過程。
(2)說明七里海成為當地最大蘆葦產地的自然原因。
(3)分析20世紀70年代湖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
(4)推測濕地面積變化對七里海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
4.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無定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之一,發源于定邊縣白于山北麓,向東北流經毛烏素沙漠南緣,后向東南流經黃土高原,沿途接納眾多支流,在清澗縣注入黃河。圖甲示意無定河流域及水系結構,圖乙示意1976~2010年無定河流域土地利用類型的動態變化。
(1)無定河因“流量不定、深淺不定”等而得名。從氣候的角度,說明“無定河”名稱的由來。
(2)試對無定河“南部支流長而多、北部支流短而少”這一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3)簡述圖乙所示時期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對無定河水文特征的影響。
(4)分析無定河上述水文特征的變化對該地區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
5.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口鎮~潼關區間的黃河中游地區匯入渭河、涇河、洛河、汾河等較大支流30 余條,增加的水量占黃 河 水量的 42.5%,增加沙量占全黃河沙量的 92%,是黃河泥沙的最主要來源區。區域內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
材料一 黃河中游地區土壤侵蝕區劃圖
材料二 黃河中游地區輸沙模數分布圖和渭河、涇河基本數據表(輸沙模數指河流某斷面以上單位面積上所 輸 移的泥沙量)。
(1)根據材料一指出圖中大、小寫字母 A-E 和 a-e 系列分別表示的土壤侵蝕方式,并從整體上概括出兩 種侵蝕方式在圖示區域的空間差異。
(2)指出賀蘭山區土壤侵蝕狀況,并分析其原因。
(3)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涇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兩河西安北郊交匯時,形成了一道清濁非常明顯 的界限,是“涇清渭濁”還是“清渭濁涇”?請根據材料和地形特點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4)有資料表明,位于黃河入海口的利津水文站測得黃河入海泥沙呈明顯減少的趨勢,2000-2009 年期間 的年均輸沙量僅為 1956-1968 年期間年均輸沙量的 10%。試分析其原因。
6.榆林市(下圖)位于陜西省最北部,地貌大體以長城為界,北部為風沙草灘區,占總面積的42%,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區,占總面積的 58%。讀圖及文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無定河因流量不定、深淺不定等而得名。
(1)從氣候的角度,說明無定河名稱的由來。
2006 年榆林市靖邊縣政府推廣種植馬鈴薯,優質馬鈴薯種子在靖邊擴繁成功,產品全部被國外某公司高價收購。自此靖邊縣開荒擴大了馬鈴薯種植面積,并采 用現代化噴灌等技術。現馬鈴薯種植面積達 3 萬公頃,且產品都被國內、國外公 司提前預訂。
(2)歸納靖邊縣馬鈴薯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的主要原因。
榆林市神木-府谷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該地區的天然氣是迄今我國陸上 探明的最大整裝氣田,石油預測儲量達 6 億噸。
(3)簡述榆林市能源開發的優勢條件,并分別列舉其輸出的具體方式。
(4)指出圖示地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任選其一概括人為原因。
7.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20世紀50年代以來,針對海河流域頻發的旱澇災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庫,在東部新開了多條入海河道。
(1)結合流域氣候和地形特點,分析修建水庫和新開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的1/7。
(2)針對流域水資源匱乏的現狀,簡述農業生產應采取的對策。
(3)指出河源地區旅游開發和景區建設給河流帶來的環境問題,列舉一項應對措施。
8.山西、陜西兩省為我國北方主要農業區。讀下列相關資料,完成問題。
(1)據圖指出兩省北部省界的特點,并說明該界線兩側農業生產方式的差異。
(2)從土地利用狀況分析兩省可能產生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3)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該區域重要的耕作業區,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條件。
(4)春旱是威脅渭河平原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試分析春旱產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