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班本化是以班級為基點的課程實施過程,虞永平教授一再強調幼兒園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實際基礎是班級,課程的研究和實踐也應該以班級為基點。本文論述幼兒園班本課程的建構,通過課程審議的各種形式及內容,來推進班本課程的實施,真正實現了教師從單一的課程實踐者向課程推進者身份的華麗轉變,幼兒園的課程也將不斷得到豐富與完善。
關鍵詞:課程班本化 主題課程 課程審議
幼兒園課程審議以幼兒園課程的實施及建設為目的,也就是對幼兒園課程
的實施過程及相關情境進行深入考察、討論和分析,以便對相關的內容、策略等作出選擇。前期主要通過園部審議、班段審議以及班級審議這三級審議機制進行課程審議,從而著眼于建構,梳理主題線索。
1. 園級審議
首先建構了園部教研組課程審議機制,園長、副院長、教研組長等對較為成熟的原本課程內容以及藍本中的10個主題活動進行審議,初步篩選、調整。
2. 班段審議
在全園課程審議會議后,各班段組長組織班段課程審議,在現有的課程主題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與發展的能力特點來確定學期的主題內容。并細化主題總目標,使之更明確、更具體、更有指向性,并確定大致的活動開展時間。
3. 班級審議
確定了主題內容及目標之后,審議將發生在班級中。三位教師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調整主題框架,將主題內容滲透到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并對之后主題的整個實施過程進行持續的審議,可將其分為前審議、中審議和后審議。
一、前審議:
前審議是從班級幼兒出發,重在審議主題內容是否適合本班幼兒,班集體再通過確立主題的細節,從實際出發,對將要開展的主題進行全方位的建構。
適宜性——班本化主題活動的預設
1. 關注本班幼兒的興趣需求,體現課程的價值性
2. 關注本班幼兒的現有水平,體現課程的有效性
3. 關注本班幼兒的環境資源,體現課程的可行性
4. 關注本班幼兒的交往能力,體現課程的推進性。
二、中審議:
從前審議到中審議,是一個由“靜”跨越到“動”的過程,在中審議中更多要關注的是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表現、反饋上,教師通過交流、建議、整改、實施等方式,最大程度的跟隨幼兒把控主題的方向,充分體驗出班本主題活動的價值。
1. 靈活性——班本化主題活動的調整
在內容的選擇上,主要以幼兒園課程指導的教材為藍本,預設的內容是通過各種形式來了解朋友,感受與朋友之間純粹的友情。基于幼兒成長的需求,再結合班級孩子原有的生活經驗,我進行了內容的刪選與重組。
第一層次中的教學內容為平行開展,幼兒通過前期的調查表《你是我的好朋友》來初步了解自己交友的初衷和原因,這是交往最初所要遇到的問題。因此將本次活動調整為主題的第一個活動。
之后根據孩子的興趣走向,在《不一樣的“我”》教學活動中出現了問題:除了眼睛、頭發、嘴巴、身高等外貌特征的不同,朋友之前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孩子們更多的往興趣愛好方向拓展開來,順著幼兒的興趣走向,將教學活動調整為《朋友的喜好》,將朋友喜歡的東西用繪畫的形式呈現,完成了對朋友的初步了解。
第二層次的教學內容調整為了遞進性。原本都是以開心的交往為前提的教學活動,但在游戲活動拉拉勾中,發生了這樣的一幕:全班小朋友都拉上了勾,唯獨在一一這斷掉了,因為她嫌棄景翔沾在手指上的口水,不肯和他拉手。以這個案例為跳板,調整了新的教學活動《吵架了怎么辦》,讓幼兒了解朋友間交往的酸甜苦辣,并討論出正確的交友方法。
2. 隨機性——班本化主題活動的生成
1)生成活動的有效途徑
生成活動是幼兒與特定環境相適應而生成的活動,它是動態并具有不確定性的,因此幼兒興趣點會不經意的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來表現,教師要時刻保持觀察的狀態靠近幼兒,記錄下每個突破點,從而豐富班本課程。
(1) 源于幼兒的討論
(2) 基于幼兒的行為
在主題活動的行進中,幼兒會遇到各種突發的事件,而多數的事件與當下進行的主題是不匹配的,教師不應被固定思維框架住,要學會跟隨幼兒的節奏去發散活動內容,讓生成活動變得更隨性、自由、廣闊,讓幼兒收獲更多經驗和體驗。
2)生成活動的有效形式
生成活動的特點在于它反映的是幼兒在環境中發生的任何事情,而不是教師預先計劃的課程,因此活動的形式以及時間是不固定的。生成活動周期根據活動的內容的容量決定一節至一周甚至更長??梢酝ㄟ^體驗活動、親子活動、教學活動、游戲活動、區域活動等多種形式展開,多管齊下來保證幼兒收獲樂趣和經驗。
三、后審議:
延續性——班本化主題活動反思
后期審議的重點是在主題課程結束后進行反思。經歷了班本課程的實踐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了巨大的改變,教師也從中深刻的認識到了審議機制的有效性、教學方法及策略調整的可行性等,解決問題的共同也產生了更多的困惑,比如在班本課程的實踐中,給予了孩子更多自由空間、想象空間、創造空間,同時給對教師產生了極大的壓力。孩子的想法千篇一律,教師不僅要跟上他們跳躍的節奏,還是及時為孩子設計活動、投放材料,來支持孩子的想法,那該如何做到及時有效的保證班本化課程實施的質量?這依舊是教師要前進努力的方向。
一位教授曾說過:“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這也就是班本課程的魅力所在。愿幼兒的一切愿望、收獲、成長能在班本課程的照射下清晰可見,愿教師的一切付出、引導、支持都能在班本課程的運轉下大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