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陽,科學家通過現有的科學技術與核聚變原理,在地球上面,制造出一個溫度大于太陽核心溫度的爐子。迄今為止,這是人類最狂野的幻想,最早的概念與設計源自上世紀50年代的蘇聯。那么,人造太陽,究竟會對人類帶來哪些影響?
眾所周知,地球賦予給我們的資源總有一天會枯竭,加上生態環境持續惡化。面對人類離不開的能源需求,如何才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與滿足,以及環境保護。尋找與開發新的清潔能源,將成為一種戰略必然。在此大背景下,通過核聚變原理技術,制造人造太陽變現成安全能源,已成為未來清潔能源的一個選項。一旦成功,將會給眾多領域帶來跨越性進步,比如:航天等。
2018年4月18日,BBC記者參觀了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島”。并在報道上稱:中國在核聚變領域的發展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其實,早在2017年7月,由我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EAST裝置在實驗的過程中,成功運行了101.2秒,在實驗期間最高溫度達到1億攝氏度,是太陽核心預估溫度1500萬攝氏度的6.6倍。并此,成為世界首個人造太陽可以溫度運行超過100秒的裝置。不過,要想投入使用,還需要等待幾十年時間。
不過,建造人造太陽非常昂貴,據中科院等離子所副所長宋云濤介紹,每啟動一次ESAT裝置的成本高達9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