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和霍金都是知名的物理學家。撇開諾貝爾獎的加成,這兩個人誰更牛?誰對物理學的貢獻更大?誰的知名度更高?
先說霍金,這位在國內的知名度要遠超過楊振寧,至少是在絕大部分非專業人士眼里更是如此。毫無疑問,霍金是一位偉大的學者。
霍金的研究領域是引力和黑洞,這兩個東西可以說是無人不知了。這也是霍金知名度高的另外一個原因。畢竟研究的東西大家都知道是什么。
霍金的主要成就是奇點定理,與霍金輻射。他的研究對引力和黑洞這一領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在近30多年時間里,引力與黑洞領域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霍金的貢獻可以位列其中,但是并不是唯一和最重大的。
霍金的另一個重大作用是科普,他的《時間簡史》普及了天體物理方面的知識,讓很大一部分人對宇宙產生了濃厚興趣,其中的不少人最終投身到科研的這條路上。
他一直在與病魔做抗爭,并從未停止科研工作,盡管對主流科學界影響有限,但他的勇氣、執著、才智和幽默激勵著全世界人民。
毫無疑問,霍金是位偉大的物理學家。
國人對楊振寧的了解其實是非常不夠的,基本都停留在兩件事上,一件是他有一位小他54歲的嬌妻,另一件則是知道他是諾獎獲得者,其他就知道得不多了。
楊振寧獲得諾獎是因為1956年提出宇稱不守恒,并于次年獲得諾獎。成為第一個華人諾獎得主。
但楊振寧對物理界貢獻最大的地方是他的楊-米爾斯理論。這玩意不像霍金的黑洞,一說大家都明白,很多人不知道這東西究竟有什么用?
這個理論到底有什么用呢?
物理學有很多定律,但這些定律實在太多了,各有各的體系,無從著手。于是物理界相方設法想把這些定律統一起來。
這時出現了幾個天才般的人物,第一個是牛頓,他統一了天上和地下的力,第二個是麥斯威爾,他統一了電,磁,光。
接下來出現的天才人物是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用廣義相對論搞定了引力,用狹義相對論安置好了電磁力之后,接下里就是二者的統一了。
但這時候出現新的問題了,人們在原子核內又發現了兩個新的力,強力和弱力,這下麻煩了,不但沒能統一引力和電磁力,反而又多了兩個力,更糟糕的是這兩個力還無法準確描述,統一大業變得遙遙無期了。
這時候楊振寧出現了,楊-米爾斯理論干的就是統一的大業。現在四種基本力中,除了引力,其它三種力都是用楊-米爾斯理論描述的。楊-米爾斯理論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了。
僅此一項,楊振寧就是和牛頓,愛因斯坦,麥斯威爾這些頂級學者一個級別的物理界大牛。而這只是楊振寧對物理界的貢獻之一。
楊振寧是目前在世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沒有之一。有7個諾獎是因為找到楊振寧的標準理論所預測的粒子而獲獎的,而間接獲得諾獎的有幾十個。
另外有6個菲爾茲獎是研究楊振寧的方程而來的(3個和楊米爾斯方程相關,3個和楊巴克斯特方程相關)。
物理界按照貢獻排名,第一梯隊是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和楊振寧。其他人和他們相比,最多是第二梯隊。
霍金雖然牛,但在物理學界,他的成就依然無法和楊振寧相提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