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宇
當前,我國高血壓患病人數已達2.7億。包括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腎臟疾病在內的高血壓并發癥致殘和致死率高,已成為我國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然而,高血壓可防可控。研究表明:降壓治療可降低腦卒中風險35%-40%,降低心肌梗死風險20%-25%,降低心力衰竭風險超過50%。因此,預防和控制高血壓,是遏制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也是腦卒中和冠心病發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被稱為影響人類健康的“無形殺手”。
高血壓大多數起病緩慢,缺乏特殊臨床表現,導致診斷延遲,僅在測量血壓時或發生心、腦、腎等并發癥時才被發現。常見癥狀有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等,也可出現視物模糊、鼻出血等較重癥狀。
因此,提高疾病的認識度、治療的依從性,尤為重要。值世界高血壓日,我們再來談談高血壓。
1、起因
1)年齡:高血壓患病率、發病率及血壓水平隨年齡增加而增高。
2)遺傳: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壓,子女發病率高達46%。約60%高血壓患者有高血壓家族史。
3)環境:高鹽低鉀低葉酸飲食;飲酒和吸煙;精神緊張。
4)藥物:長期服用激素類藥、避孕藥、解熱鎮痛消炎藥、抗癌藥、降糖藥、抗抑郁藥、毒品及中藥甘草、人參、番瀉葉等,終止服藥3-6個月血壓可恢復正常。
5)其他:如肥胖、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
2、分類
原發性與繼發性。排除繼發因素如:腎臟疾病、內分泌疾病、心血管病變、妊娠及藥物等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其余無明確病因可循的或有家族和遺傳因素的高血壓均為原發性高血壓。
3、癥狀
大多缺乏特殊臨床表現。僅在測量血壓時或發生心、腦、腎等并發癥時才被發現。可表現為頭暈、頭痛、頸項板緊、失眠,煩悶,乏力,四肢麻木,心悸等,也可出現視力模糊、鼻出血等較重癥狀。
4、診斷
血壓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情緒激動、緊張、運動等。正常人血壓呈明顯的晝夜節律,表現為雙峰一谷,在上午6-10時及下午4-8時各有一峰,而夜間血壓明顯降低。
一般認為,在未服用降壓藥物的安靜狀態下,非同日三次血壓值收縮壓均≧140mmHg和(或)舒張壓均≧90mmHg,即可認為高血壓。而一旦診斷高血壓,需鑒別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
5、治療
1、治療目的及原則
大多繼發性高血壓早期針對病因治療后可明顯提高治愈率及阻止病情發展,而原發性高血壓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但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高血壓均建議早期將血壓降至目標值,以減少高血壓引起的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
(1)改善生活方式:①戒煙、限酒;②減少鈉鹽攝入;③補充鈣和鉀鹽;④減少脂肪攝入;⑤減輕體重,多運動。
(2)治療對象:①高血壓2級或以上患者;②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經有心、腦、腎靶器官損害或并發癥患者;③凡血壓持續升高,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壓仍未獲得有效控制者。
(3)控制目標:原則上降到患者最大耐受水平,干預患者所有危險因素。
所有患者的首要目標是將收縮壓(SBP)降至<140/90 mmHg,如果治療耐受良好,大多數患者的血壓應降至130/80 mmHg或更低。年齡≥ 80 歲且未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降壓目標為:收縮壓 < 150mmHg 且舒張壓<90mmHg,一般糖尿病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CHD降至140/90mmHg
2、藥物治療收縮壓
(1)降壓藥物種類 ①利尿藥;②β受體阻滯劑;③鈣通道阻滯劑;④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⑤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
(2)治療原則:小劑量開始、多數終身治療、避免頻繁換藥、合理聯合、兼顧合并癥、24小時平穩降壓、盡量用長效藥、個體化治療。
頑固性高血壓:若三種以上合適劑量降壓藥聯合治療(包括利尿劑),血壓仍未能達到目標水平或使用四種或四種以上降壓藥物才能使血壓達標應考慮為頑固性高血壓(難治性高血壓)。
對于頑固性高血壓,尋找病因尤為重要。常見原因如下:①假性難治性高血壓 血壓測量錯誤、“白大衣現象”或治療依從性差等。②生活方式未有效改善 如體重、食鹽攝入未得到有效控制、過量飲酒、未戒煙等;③降壓治療方案不合理 多種藥物聯合方案中未包括利尿劑;④其他藥物干擾降壓作用如解熱鎮痛藥、擬交感胺類、抗抑郁藥、糖皮質激素及避孕藥等;⑤繼發性高血壓 腎動脈狹窄及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是最常見的原因。
頑固性高血壓的處理應建立在對上述可能原因評估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生活方式干預,合理制定降壓方案,除外繼發性高血壓,增加患者依從性,大多數患者血壓可以得到控制。經皮腎動脈去交感神經消融治療也初步顯示出有效性和安全性。
高血壓不可怕,可怕的是您不知道它的悄然而至,與置之不理,故再次強調,一定要重視健康、知曉您的血壓。
作者簡介
袁宇
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醫學博士
新鄉醫學院一附院CCU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心臟重癥與心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