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
鼻炎,是西醫的病名,就是說,鼻竇部發炎,鼻內腫脹、阻塞,呼吸困難。中醫則認為,鼻炎可分寒、熱兩種,鼻涕濃綠是風熱,鼻涕清稀為風寒。
近日有患者咨詢鼻炎如何治?術有專攻,我主攻正骨,不擅長的便去學習,幸好我有“藏經閣”,“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在書中搜集了多種效方,資源整合,以供日后查閱。
一
潘德孚方:
每晚用白芷兩片塞鼻孔,早晨去掉,1周后可痊愈。
二
張寶旬方:
1、過敏性鼻炎,艾灸大椎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堅持一個有會有部分治愈效果。
2、用香油(芝麻油),蘸少許云南白藥粉末,涂抹鼻腔,療效較好且穩定。
3、鼻炎組合。通鼻竅,消郁結。說人話,就是消炎。
三
《唱醫雅言》方:
鼻流清涕寒證:訶子5克,甘草5克,桔梗15克,魚腦石25克,荊芥2.5克,細辛2.5克,人參2.5克,一劑止流,不必再服。
四
傅茂恒方:
1、灸印堂、素髎,懸灸15分鐘,會慢慢感覺一股暖流到鼻腔里,多年鼻塞會豁然而通。
2、取一塊豆腐,不要很大,大概6厘米*6厘米,在豆腐上塞上3個干辛夷花(藥店有售),加上一點水,覆蓋住豆腐即可,再放一根蔥白,一起在鍋里蒸20分鐘出鍋。吃的時候,把辛夷花和蔥白拿掉,把豆腐和湯一起吃掉。辛夷花有開竅宣通的作用,適合治療鼻竅不通,效果特別好。
3、洗鼻子法:先準備好一大碗涼開水,早上起床時,用手捧起涼開水,用鼻子吸水。記住,只能輕輕、慢慢地吸,不能吸的太猛,否則會嗆到氣管里去。吸了一會兒后,稍微停3-5秒,緊接著把鼻腔里的水用力向前噴射出去,每天反復做這個動作6-12次,長期堅持,鼻炎能很快好。
五
宿勤學方:
此配方以一味斑蝥研粉儲瓶備用即可。先取一塊大小合適的橡皮膏,用剪刀在中間剪一個小洞,貼在印堂穴上,洞中裝入少許斑蝥粉,然后在斑蝥粉上再貼一層橡皮膏。注意,斑蝥乃有毒之藥,千萬小心別撒到眼睛上,如果誤入,應迅速用清水洗之。貼斑蝥粉的時間長短,以病人不耐疼痛為準。
取下藥粉和橡皮膏時,印堂穴會有淡黃色小水皰生成。常規消毒后,可以用針具刺破,放水流出,上面覆蓋或者不覆蓋紗布均可,注意衛生,不要感染。往往隨著印堂穴的疼痛加重,鼻子的癥狀就會改善,敏感的患者一次就會痊愈。如果一次痊愈,可以在印堂穴皮膚愈合后進行第二次治療,可以連續治療3次。如果無效,則應停止此法,別尋他法。
六
吳生雄方:
取鵝不食草15克碾成細末,蒼耳子去殼取仁20粒砸碎,生芝麻油250毫升,浸泡5天后滴鼻,每側鼻孔滴2、3滴,每天3次,連用半月。
備注:芝麻油要用生芝麻做的小磨油,若用炒過的芝麻做的油則無效可效差。
七
耳鼻喉專家白玉老師驗方:
辛夷9克、蒼耳子9克、白芷6克、金銀花9克、板藍根9克、柴胡6克、丹皮9克、赤芍9克、黃芩9克。日1劑,水煎服,一般5劑即愈。
八
李志剛方:
按摩神庭、上星穴,每次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每天按摩1-2次即行。
九
朱曉平方:
鹽2-3克,溫開水100毫升,調成2%-3%濃度的鹽水,用去掉針頭的注射器抽取鹽水,快速將鹽水注入鼻腔,兩鼻腔輪流反復沖洗即可,可治療鼻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