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兒童迎來了第一次在6月1日為兒童舉辦的慶祝活動。
1951年6月1日,國際兒童節正式定名。
2019年8月1日,人社部官網發布《法定年節假日等休假相關標準》,“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一天。”
兒童是世界的未來,兒童的發展狀況構成了未來人口與社會發展的基礎。了解中國兒童人口狀況的事實與數據,讓我們對未來有更多的期待、思考,并且可以行動起來,共同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2020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70個國際兒童節,在注定特殊的六一國際兒童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兒童群體中,受流動人口影響的兒童這個群體吧。
下面這些問題你知道答案嗎:
中國有多少兒童?
中國有多少兒童受到流動人口的影響?
受流動人口影響的兒童他們都生活在哪里?
受影響的兒童有多少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這些有機會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他們的受教育情況是怎樣的?
《中國流動人口子女事實與數據2020》基于對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及歷次人口普查和調查數據中關于中國兒童人口的描述分析,國家統計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共同發布了《2015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以及2015年-2019年《教育統計數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簡明統計分析2018》等整理。
其中包括了哪些數據?哪些兒童人口特征?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六一國際兒童節起源:
為了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利迪策村慘案”中遭到德國黨衛軍殺害的兒童,為了保障兒童權利,改善兒童生存狀況,1949年11月,國際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執委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