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貫通筋是指貫穿于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
有個通長鋼筋與貫通筋有點區別,通長筋就是指在所標的區段內通長設置,直徑可以不相同,可以采用搭接連接形式,保證梁各個部位的這個部分鋼筋都能發揮其抗拉強度,而且兩端應按受拉錨固的鋼筋。
架立筋是構造配置的非受力鋼筋,主要是用于固定箍筋和受力筋位置的,當配置有負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的跨中,兩端與負筋來搭接,但也可以是貫通全梁,一般在梁的上部。
2.構造筋是滿足構造要求,對不易計算和沒有考慮進去的各種因素,按規范要求所設置的鋼筋為構造鋼筋。
梁中腰筋(構造筋)和扭筋有什么區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540210.html?si=3
3.附加筋是按結構或構造的要求,在特定部位附加的加強鋼筋。如:集中力處抗剪作用的吊筋或附加箍筋,洞口周圍補強的附加綁扎短鋼筋,現澆板轉角處的抗裂的輻射筋等都是屬于附加筋。
腰筋是縱向構造鋼筋,在梁腹板(粱高減去樓板厚度)高度大于等于450mm的時候,需要配置腰筋。腰筋沿梁高兩側布置。平法中表示用G起頭。
梁架力鋼筋長度=梁跨凈長—左邊負筋伸入梁內凈長—右邊負筋伸入梁內凈長+150*2,計算依據03G101-57頁見附圖,不過要注意的是支座負筋長度和梁跨凈長有關系,相鄰兩跨梁,在計算負筋長度時應取梁跨凈長值大者見附圖二 如果該梁的所有跨的軸線間距(支座都是居中且截面尺寸)是一樣的,架立筋長度=凈跨長一凈跨長/3*2+150*2,這個公式就是對的,如果該梁的所有跨的軸線間距不一樣,支座負筋應按大跨的1/3計算,這個公式就不正確了附圖三圖四你看一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