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娛樂圈氣象波蕩,文藝女神江一燕被各方啪啪質疑和打臉,她在微博上發布“美國建筑師大獎”的消息,遭到大量網友質疑,更被一幫又禿又強的設計師和建筑師們詬病,要求其曬設計圖曬CAD。而與此類似的還有半年前,翟天臨的博士“知網”事件,也是在網友的口誅筆伐中狼狽落幕。
在這里要談一談精神分析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自戀,它也是自體心理學派的重要基石。
自體心理學開篇就會講一個關于水仙花的故事。納西斯Narcissus是個美少年,無數少女為他神魂顛倒,可惜他對所有向他示愛的少女都不屑一顧,有一天,納西斯來到一個山泉旁邊。這個山泉水清如鏡,納西斯頭一低,看到水中有一張俊美無瑕的臉孔。
他像著了魔一樣,如醉如癡地坐在水邊,寸步不離。也不知過了多久,最后這個本是無情的美少年終于為情而死。
因為他愛上了水中的自己。納西斯死后,水邊發現一叢紫蕊白瓣的水仙花,臨風依依,凄迷夢幻。
不知道,大家從這個故事里,是不是也看出了很多明星的人生。
在我們這個博取眼球獲得利益的時代,引人關注引人羨慕似乎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然而深入其內心,卻和養育過程、父母雙親的回應,以及父母雙親在孩子心中的影像息息相關。
自體心理學的奠基人科胡特認為,孩子生下來之后,會認為自己是全能的宇宙之王,他們想吃奶,奶便出現在眼前,哭鬧時,即有人安撫。他們認為是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了這個世界。
在嬰兒的早期階段,的確需要這種對孩子全能感的鏡映,來給孩子自我確認感和安全感。但是在隨后的養育過程中,隨著孩子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增強,父母就要把這部分的關注慢慢地回撤,即俗話說“恰到好處”的挫折。這部分不是父母有意為之的,而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以及父母自身的局限性,自然而然發生的。
就是這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讓孩子能和父母的心理邊界慢慢分離,感受到父母也是一個活生生的存在,也有著自己的缺陷,孩子會慢慢放棄自己的全能自大感,發展出自己的能力,學會了自我安撫、耐受挫折、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邊界,把自己當人也把他人當人。
但是在這個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主要撫養人的母親回應錯誤、過度回應、沒有回應等的話,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傷害,其中一部分孩子的表現是,他們不太分得清現實和幻想,并且持續的在現實中,去實施自己全能的幻想,最后導致糟糕的事情出現。
比如當下流行的極限運動,很多人完全不顧自身的安危,不作任何保護措施的攀巖、探險、高空行走等,其實在這些人內心永遠有一個母親的凝視,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全能的,可以做任何事情,更有著自己成功了之后可以獲得母親夸贊的幻想,從而忘記了自己只是一具肉身。而另外一些立志要做抖音流量王的人,即使傾家蕩產,搭上幾十萬也在所不惜,他們的內心也都有著源源不竭的表現癖好以及對于回應和贊賞的渴求。
這部分源自嬰兒最早期的夸大以及古老表現癖,需要在孩子養育的過程中鏡映并且逐步調解,減少其中的張力。如果這部分的能量沒有得到中和的話,孩子就會保留這種古老的驅力,不停地向外界尋找并且確認這部分。通過吸引眼球、嘩眾取寵,來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把自己交由外界的喧囂中,無法保持內心的平靜。
我們從江一燕的身上,或者也看到這部分,這些年,她忙支教、忙攝影、當作家、當建筑師,妥妥的斜桿青年。然而,如果要一探究竟的話,又發現,支教不過是每年短短幾天,且不能看到她究竟為孩子們做了什么,但是流出的宣傳圖確是鋪天蓋地。自己只是作為房主,卻硬生生的寫進了設計師的名單里。
這些言行中,無不帶有對展現自己、期待他人注目的無比的熱望。而翟天臨學霸人設,以及他經常在公眾面前展現才學的姿態,也頗有幾分傲嬌和自視甚高。
自體心理學認為,在病理性自戀中,有些人會達到人格障礙的程度——即一種夸大的幻想或行為,需要別人贊揚,并缺乏感情移入的普遍模式。主要表現為
(1)有自命不凡的夸大感(例如,夸大成就和才能,沒有相當成就,卻指望被認為是優秀)。
(2)一心幻想無限的成功、權力、才華、美貌或理想的愛情。
(3)認為自己是“特殊的”和獨特的,只有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機構)才能理解自己和與自己交往。
(4)需要過分的贊揚。
(5)有一種權利感,即不合情理地期望得到特殊的優待或別人自動順從他或她的期望。
(6)人際關系上利用別人,即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損害別人。
(7)缺乏共情:不愿認識或認同別人的感受和需要。
(8)常常嫉妒他人,或認為他人嫉妒自己。
(9)表現驕傲、目中無人的行為或態度。
自戀型人格特別容易出現在演藝行業,因為這本就是一條受人矚目、光鮮亮麗的星途。然而,假如過分沉溺其中,渴求他人注目的話,可能永遠會活在一種假象當中。
這也就是為什么,演藝圈的明星,容易罹患抑郁癥的原因。因為每一個人都渴望面對真實的脆弱并不可能十分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