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時前
文丨西部菌
同處西南的黔、渝兩地正在加速靠攏。
2018年4月,渝黔兩地簽署《重慶市人民政府貴州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協議》。
2019年3月,渝黔共同編制完成的《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正式對外公布。
近日,貴陽代表團又赴重慶市考察學習對外開放等工作。
重慶方面表示:
希望進一步加強戰略協同和工作對接,在內陸開放、產業發展、人文旅游、教育醫療等領域深化合作,實現共贏發展。
貴陽則承諾:
將進一步深化在陸海新通道建設、大數據智能化發展等領域務實合作,為推動渝黔合作再上新臺階作出新貢獻。
很明顯,借“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契機,黔(貴陽)、渝兩地的合作大幕正在徐徐打開。
01
除了融入重慶,貴陽的選擇不多
貴陽近幾年的發展勢頭有目共睹。尤其大數據產業異軍突起,在全國城市競爭中的存在感大大增強。
但貴陽目前的短板依然突出。
《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點名了13個城市群,貴陽未能入列。作為對比的是,同處云貴高原的昆明已有“滇中城市群”入選。
目前,貴陽既不是國家中心城市,又未能入選自貿區,在“一帶一路”中的地位也不如成渝、西安、蘭州等西部城市。在與國家戰略的對接上,貴陽并無優勢。
尤其是在未來的抱團發展時代,貴陽到底選擇“融入”誰或者與誰抱團,已經成了必須直面的大問題。
盡管這些年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但貴陽目前的經濟體量依舊太小。2018年,貴陽的GDP總量仍不到4000億,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排在倒數后十名,并且在省內的首位度也不高。
實際上,一個不沿河、不沿邊、不沿海,且在省內缺乏足夠話語權的三線省會城市,除了融入更大的國家戰略和經濟版圖,其實選擇并不多。
重慶是與貴州距離最近的超大城市,成渝城市群也是貴陽最靠近的最大城市群。對貴陽而言,靠近成渝是發展現狀下的必然要求。事實上,公開資料顯示,當地政府也委托貴州社科院作了《貴陽融入成渝經濟的戰略研究》。
當然,由于距離更接近,重慶是貴陽融入成渝的首選或者說是第一站。
頗為巧合的是,貴陽這些年大力發展大數據,面臨產業轉型的重慶也正在推進智能化產業。貴陽有數博會,而重慶有智博會。這種產業方向上的趨同性,為兩地的交往合作和抱團發展增添了新的可能。
02
貴陽可以做重慶的大通道和后花園
對重慶來說,貴陽也是一個極具聯手價值的合作伙伴。
高鐵時代,貴陽的交通樞紐地位越來突顯,無論是打造陸海新通道,還是四川和重慶向南出口,貴州(貴陽)都是繞不開的節點。貴陽之于重慶的大通道作用,未來將更加突出。
來源:網絡
對于腹地相對較小的重慶來說,向南聯手體量更小的貴陽,優勢很明顯。一是可以擴大市場,并且相對少有利益羈絆;二是兩地的產業有較大的互補空間。
重慶的一些傳統產業可以借此延長產業鏈,比如,汽車配套產業在貴州(貴陽)已有不少的布局。工業實力不足的貴陽也需要重慶這樣的工業強市帶動。
重慶新興智能產業可以利用貴陽的自然條件特別低溫優勢,做服務器和研發基地,并且貴陽的大數據產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基礎,兩地未來可以合力擁抱大數據、智能產業,在轉型上攜手走得更遠。
囿于旅游資源、氣候生態等方面的優勢,貴陽也可以充當擁有3000多萬人口體量重慶的“后花園”。
近年重慶和貴州的關系明顯升溫,而重慶與貴州的交往合作,貴陽必定是最主要的參與者。關于黔、渝的合作空間,更多信息可見西部菌在《重慶與貴州,西部新CP呼之欲出》中的分析。
來源:網絡
另外更隱蔽的一點,貴州的老齡化程度較川渝都要低,增進黔、渝之間的人口流動,也能夠緩和重慶的老齡化。
03
貴陽、成渝能否復制合肥、長三角?
目前貴陽和重慶兩地已有較深的合作基礎,無論是產業層面還是民間交往層面,都是如此。一定程度上,兩座西南山城已經具備“雙城記”的雛形。
去年初,渝貴鐵路正式開通后,重慶到貴陽最快的高鐵只需2個小時;重慶市民到貴陽買房的現象近年已具有一定規模,兩地旅游市場也比較火爆。
目前規劃時速350公里的渝貴高鐵建設已提上日程,屆時重慶到貴陽的高鐵通行時間將壓縮到1小時。這條鐵路開通,有望發揮類似貴廣高鐵的作用,重塑貴陽和重慶乃至整個大西南的經濟版圖。
當然,貴陽乃至貴州融入重慶及整個成渝城市群,一部分人會擔心是否會被經濟實力更強的重慶“吸血”。這種擔心其實是多余的。
孤立發展,無論是基礎設施共享還是建立統一市場,其規模效應都要大打折扣。只有共同做大市場,促進資源、資本、人口的共享、流動,方有區域間的共贏。對內陸城市尤其如此。
合肥乃至安徽融入長三角,就是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區范圍 來源:網絡
近幾年安徽人口回流速度和規模,在全國都居于前列。除了自身發展,主要還是得益于在與長三角的融合上有了實質性進展。雖然成渝與長三角尚有差距,但共同做大做強帶來的利好是一致的。
隨著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可以憧憬未來貴州和成渝之間將會形成一個更強的經濟版塊,共同拱衛起一個聯系更緊密的西南金三角。
在人事安排、新興產業、南下通道建設等方面都“結緣”的重慶與貴陽,完全有可能趟出一條內陸城市的共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