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趣、有料的微信公眾號:李羅伯03-27 22:02
從大城市回到家鄉的未婚男女青年們,享受完,家里長輩們的“逼婚”靈魂拷問,還是得搭上火車,坐上飛機,一人,返回大城市,生活,繼續享受寂寞,獨自打拼。
好不容易,抖擻了自己的精神,又不得不面對,這些扎心的話題,正如每年春節過后,大家都要熱議的,比如:
全國彩禮地圖,中國人沒房娶不上媳婦兒,男青年排隊面試相親。
在“高壓”之下,逐感嘆:“彩禮錢、房子、白富美、高富帥、你們在哪里?”
你現在,是不是大齡未婚男女青年群體的一份子?
1
大齡未婚,誰的錯?
中國未婚男女青年要面對的,一個事實是,越來越“男多女少”。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特別是在某些農村地區,未婚男女比例是,2:1,甚至是,3:1,加上“重男輕女”的觀念,還是存在于很多地方。
所以,有些家長們,耐不住性子了,都紛紛對自己不早早結婚的孩子說:“你看,還不急,以后連女的對象,都找不到了”。
也有些開明的家長們,勸著說:“別急嘛,現在的單身男女青年們,都追求個性,追求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30多歲不結婚,也不算晚啊”。
大齡未婚男女青年說: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到現在,都還單著,我就一直上學讀書讀到現在啊,學士、碩士、博士,都沒想過婚姻的事兒。”;
“之前的戀愛,傷我太深了,現在一個人,什么都挺好的呀。”;
“我就努力工作、賺錢、工作,婚姻的事兒,還沒計劃呢,更別說什么,怎么應對中年危機,哪有空去想這。”……
大齡未婚,無所謂對錯,現實的,理想的,要看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比起關注“大齡”,更應該關注“為什么”結婚。
是“奉子成婚”嗎?
2
大齡未婚男青年的“尷尬”
結婚,男方要承受的,現實經濟壓力,更大,這是不爭的事實。
不然也不會出現,“全國彩禮地圖”之說了。對于彩禮,話說,你的家鄉,要多少萬呢?
還有房子的問題,現在來說,幾乎是成了,“未來丈母娘”的剛性需求,是必須的,于是有了“丈母娘在加速城鎮化”的“貢獻”。
彩禮、房子,總歸是票子的問題,沒有,就努力去賺。
在農村的大齡未婚男青年,沒有票子,除了要受到父母催促外,還會被廣大村民們,給扣上一個“窮”的帽子。因為這個“窮”字兒,足以“掩蓋”所有一切,大家都避你而遠之,還管你什么,帥不帥、好不好、孝不孝。基本上,和一個“廢人”,是沒什么區別了。
所以,你看,女主面試那些排隊相親男,面試什么呢?大多數,是沖著“三子”:“房子、車子、票子”去的,有多少是沖著你這個相親男,這個人而去的呢?
在大城市的大齡未婚男青年,除了票子問題,要面對的詢問,還包括,你所從事的工作,若是達不到女方要求,在她那里“太不體面”,也不行。
即便是同事的看法,也還是那么幾個現實:
一、是不是你能力有問題;二、你的房子在哪里;三、你成家了嗎。
相比起來,在大城市的大齡未婚男青年,壓力更大,最起碼,農村的大齡未婚男青年,還可啃老、啃地,住的,吃的,不用太愁。
3
大齡未婚女青年的“避難所”
大齡未婚女青年的“避難所”,在大城市。因為在大城市,大齡未婚男女青年,普遍的多,一多,就被看作是“正常”的。
對大齡未婚女青年來說,還可,被美其名曰,“獨立女性”,真正結沒結婚,不是那么重要。
“農村大齡未婚男青年低學歷窮光蛋”,“大城市大齡未婚女青年博士白富美”,“最怕”的這“兩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共同的是,他們都單著。
如果結不結婚,如果婚姻,能夠用一個評判標準:有錢就可,那問題就變得很簡單,把婚姻當成一場金錢的交易,都各自去努力多賺錢就好。
但是,浙江大數據統計的“五萬離婚的真實原因排行”,讓你知道,受不了婚姻生活中的“瑣碎”,是離婚的首因,不是出軌,不是有錢沒錢。
所以,大齡未婚女青年的“挑剔”和選擇的“避難所”,你應當理解。
這些有追求的大齡未婚女青年,尤其是在大城市,因龐大的基數,底層的需求,造就了,“大型相親綜藝節目”的火熱,“紅娘”公司事業的“蓬勃”,“牽線搭橋”人士的“動力”。
4
順其自然的愛情
古有“月老牽紅線”,今有“紅娘扯姻緣”,能夠最終走到一起,共同經歷美好愛情,都是順其自然的。
畢竟,“強扭的瓜不甜”,終有“爆破”的那一天。
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寂寞壓力,是不是有了婚姻,都能一下全部解決呢?
答案是:并不能。
順其自然的愛情,更多要面對的是,瑣碎、包容、照顧,一起去抗。
有順其自然而又美好的愛情,給了你去面對所以一切的勇氣,才是真吧。
所以,“寧缺毋濫”,更“彌足珍貴”。
且現實,結了又離,離了又結,是一個“價格不菲”的成本和代價,再也不是過去“左手一只雞右手一只鴨、一輛自行車、一把手電筒、一臺縫紉機”的年代。
不妨去問問,你的父母,他們的愛情,是怎樣的,他們的現在,幸福嗎?
5
逼不了的婚
我們時常看到,那些被“逼婚”的“鬧劇”和“慘劇”。
一路走來,除了被“逼學”、“逼考”,還要被“逼婚”,還有之后的被“逼生”,實屬不易,被逼到現在。
父母們,要多去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來多想想,理解這些個被“逼”的問題,試想一下,被“逼”的人生,還叫人生嗎?
你們想抱“子孫”的心情,孩子們能理解,但,一生安康就是福的道理,你們不是不懂。
比起孩子,你們是要好受多的,因為你們有無與倫比的期待,還有滿懷的希望留存心間,而孩子們,不得不要載著你們的期待和希望,在離開你們的世界當中,獨自奮斗。
放過彼此,順其自然,幸福啊,本就在那,是急不來的。
寫在最后:
大齡未婚男女青年群體朋友們,請記住這句話: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剩下,才看的更遠。
一切,都還來得及。
先把,自己給過好!
-END-
溫馨提示:本文首發于同名微信公眾號:李羅伯,所有熱文都會同步更新在觀察者網風聞社區-李羅伯專欄文章這里,所以還請您,同時關注風聞社區專欄和微信公眾號:李羅伯。
去做一個有態度、有深度、有溫度、有趣、有料的人,再次感謝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