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專家多年來一直在警告:腹部脂肪過多的男性和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大。然而據一項新的研究,腹部肥胖的人不是唯一身處危險之中的群體。
該研究發現,經常運動且不超重的男性,腰圍身高比接近風險臨界值的,比腰高比低的人更容易患心臟病。
該研究由圣保羅州立大學與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合作進行,結果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
“我們發現,沒有代謝或心血管疾病、體重正常、經常運動的健康個體,如果腰高比接近危險水平,也更容易患心臟病。”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Engrácia Valenti告訴記者。
根據Valenti的研究,WSR(腰圍除以身高)比身體質量指數(BMI)更準確地預測心血管風險,BMI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體脂指標。
研究人員通過不同腰高比的健康男性有氧運動后心律的自主恢復情況,進一步佐證了這一假設。為此,研究人員根據腰高比將52名經常運動的18-30歲健康男性分為三組:0.40和0.449之間為低于風險值,介于0.45和0.50之間為接近風險值,在0.50和0.56之間為高于風險值。
參與者在兩天進行測試,兩次測試間隔48小時。第一天,他們保持坐姿并休息15分鐘,然后在跑步機上盡最大努力進行測試。在此次有氧運動之后,參與者保持站立并休息3分鐘,然后在接下來的57分鐘內坐下休息,共計休息1小時。
這項測試的目的在于證明參與者都是經常參與運動的人,具有一定的運動能力。
第二天的測試中,參與者在熱身5分鐘后用最大力氣的60%,跑步25分鐘。研究人員在參與者中間休息和后續一小時休息中測量他們的心率和心率變化,以評估他們在運動后自主恢復的速度。
“如果心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正常,說明患者患有心臟病的可能性很大。”Valenti說。
經過數據分析后,研究人員發現腰高比接近或高于風險值的實驗組中,參與者的自主恢復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