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安全這件事培養了哪些執著到強迫的習慣?
現如今打開社會新聞推送,太多驚悚的“安全事件”給人們敲警鐘,為了避免自己成為下一個社會新聞男/女主角,人們變得越來越謹慎:
一定等紅綠燈;
住賓館進房間第一件事情是看逃生通道;
身體有點感覺不對,就各種谷歌百度;
買車前要先看看碰撞性試驗中假人死了沒……
人們對安全這件事培養了哪些執著到強迫的習慣?好奇心研究所特地和比亞迪“宋”一起做了一次調查。我們發現,典型的一名“安全至上”先生/女士的日常通常是這樣的:
吃貨(foodie)對于食物的首選條件是“好吃”,安全至上型選手最在意的是“這東西含有什么”“吃了健康嗎”“有多健康”“要以什么頻率吃比較好”……他們通常會:
他們的睡前儀式包括:檢查門窗是否關好、將門反鎖、躺下了不確定是否反鎖還會起來檢查;
睡覺儀式包括:有點失眠,就疑神疑鬼各種谷歌百度;會告訴自己不壓著左側心臟;手機放的離自己巨遠;
睡醒了也不會消停,只要醒來發現自己是左側睡就覺得心臟不好。
由于電的高危性和常見性,這類安全至上型選手對電基本上采取敬畏態度。他們會:
安全至上人格選手走路時不僅會遵循一些“堅決不踩井蓋”之類的鐵律,走人行道通常會走在正中間,路邊停著車走過去時會離著車門遠遠的,他們通常還對過馬路有一種迷之恐懼,比如:
除了對過馬路心懷迷之謹慎,這類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時也會有一些下意識的小習慣,比如:
不管是運動化妝還是定酒店,他們都會有自己的一些小習慣,比如:
在本次調查中,人們對于道路交通的不安全感是最大的。對于車這件事,他們通常會因為心底的恐懼做出如下行為:
人們的對于開車出行的擔心不無道理。 “世界衛生組織”(WHO)去年發布的《道路安全全球現狀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 125 萬人死在道路上,選一臺靠譜安全的車越來越重要。
為了緩解人們對于開車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作為 10 萬級自動擋五星安全 SUV 比亞迪宋帶來了幾個強勢增強安全性能的法寶:
“宋”采用籠式車身設計,車身結構高強度鋼材占 30%,超高強度鋼材占 40%以上,在涉及防撞安全性的車身關鍵部位,抗拉強度達到 1200MPa 以上。
車身骨架結構運用碰撞力分散卸力原理,設置合理的“沖擊變形吸能區”和“高強度座艙保護區”,最大限度減少駕駛室的變形程度,以確保乘員的生存空間。
“宋”安全氣囊系統由 8 個氣囊構成,并且在車輛前端左右兩側、左右 A、B柱內側都安置了碰撞傳感器,以及中央通道處放置安全氣囊系統的大腦—SRS ECU 模塊,降低了二次碰撞的危險。
預緊限力式安全帶在普通安全帶的基礎上增加了織帶預收緊和限力功能,比普通安全帶反應時間更早,對乘員胸部造成的損傷也比普通安全帶小。
“宋”不僅為前排駕駛員和乘員配備預緊限力式安全帶,而且后排左右兩側也配備預緊限力式安全帶。
宋的座椅采用防鞭打設計,當車輛發生后碰,座椅頭枕能夠較好地支撐乘員頭部,有效降低乘員頭部與身體的相對加速度,從而避免乘員頸椎受到損傷。
除了上面這些神器,“宋”還配備了6探頭全方位泊車雷達、360°全景影像系統、TPMS胎壓監測系統、博世ESP車輛穩態控制系統、TCS牽引力控制系統、HHC坡道起步控制系統、HBA液壓制動輔助系統、BOS剎車優先系統等主動安全配置,降低碰撞事故發生的風險,防患于未然。
可以,這很比亞迪。
題圖來自:林小妖
動圖來自:gi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