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谷歌壟斷著大部分國家的搜索和網絡廣告業務,并因隱私、版權、避稅等問題遭多國圍剿。而斑斑“劣跡”毫不影響谷歌的光輝形象,信徒們對谷歌的熱情宛若宗教。本期《科技萬有癮力》將聊聊“拜谷歌教”的由來、圖騰和根源。
【預告片視頻】“拜谷歌教”的影響力已滲透到電影行業,6月7日即將在美上映的電影《挨踢實習生》(The Internship)其實就是谷歌的一個大廣告。
上個月末,谷歌執行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為其參與撰寫的新書《新數字時代》(The New Digital Age)站臺吹噓:“谷歌不僅僅是做生意,谷歌是一個信仰系統。我們熱情地相信開放互聯網模式。因此,我們提供的各種答案,其核心都是為了自由和開放的互聯網”。
該書由施密特與另一位谷歌員工 Jared Cohen共同出版
施密特的“大話”部分正確,谷歌的所為確實已經突破了企業的范疇,常有“毫不為己,專門為人”的報道見諸媒體,引得一眾粉絲山呼萬歲,大有“拜谷歌教”的意味。
由公司創始人之一布林(Sergey Brin)負責的谷歌X實驗室可謂“拜谷歌教”的圖騰,從這一神秘實驗室走向現實的項目包括大名鼎鼎的谷歌眼鏡和自動駕駛汽車。
布林(左)和佩奇手中各有一個谷歌,向世人展現完全不同的形象
負責夢想的布林和負責壟斷的佩奇(Larry Page)是谷歌公司的一體兩面。正因為谷歌高度壟斷了廣告業務現金滾滾來,所以才有底氣開展諸多并不盈利的宗教獻身式業務。
拜谷歌教的由來:愛走“邪路”的谷歌
谷歌“不作惡”的狂言確實部分正確。隨意攫取一個月內牽涉谷歌公司的新聞,其中固然不少產品、版權、隱私、專利之類“例行公事”,也不乏讓看官拍案大呼“谷人希”的良心新聞。
在過去的一個月中,我們曾看過這些新聞:
施密特個人在該大數據分析團隊中也頗具威信
6月初,谷歌執行董事長施密特日前向奧巴馬的大數據分析團隊投資數百萬美元。
在2012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這個團隊幫助奧巴馬拉到了500萬張選票。施密特還牽頭成立一家咨詢公司,該公司將幫助該團隊將在奧巴馬連任競選中所獲得的經驗應用到企業和非營利行業中去。
谷歌購買的D-Wave量子計算機
5月下旬,谷歌宣布購買全球第二臺D-Wave量子計算機。谷歌將與NASA和大學研究機構共同分享這臺電腦。他們將用這臺量子計算機建立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關于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的話題,詳見《科技萬有癮力》第29期)
谷歌的水下街景服務于去年9月成立,但圖像采集不易
在上個月的另一則新聞中,谷歌將為“水下街景”服務投入新型水下攝影裝置。將街景地圖從陸地拓展到水下具有不小的難度,因此這次采用的攝像器材與過去截然不同:每部水下街景攝像機安裝了三個廣角鏡頭,每三秒種進行一次拍攝。其中一個鏡頭面朝下方,專門負責拍攝礁石的圖像。
該設備在水下可自行前進,操作者可在后方使用安卓平板電腦遙控。
上月,施密特還發表了一項驚人宣言:要在這個十年結束前讓地球上每個人都能連接上互聯網。谷歌面臨的挑戰是:世上60%的區域尚未連接互聯網,甚至很多國家尚沒有可靠的電信網。
谷歌計劃利用高空氣球與飛艇,使信號覆蓋上百平方公里的地區。而在另一些地方可能會考慮使用衛星。
為此,谷歌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東南亞等地繞過運營商自建無線網絡。作為配套計劃,谷歌還將推廣使用低功耗處理器的廉價安卓智能手機。
上個月,谷歌還向南非的太陽能發電廠Jasper Power投資了1200萬美元。從2010年至今,谷歌先后投資了十幾個新能源項目,金額超10億美元。其中包括向太陽能發電的新貴SolarCity投資的2.8億美元。該公司由“鋼鐵俠”埃倫·穆斯克(Elon Musk)領導,商業模式新穎。(關于埃倫·穆斯克的私人航天公司Space X,詳見《科技萬有癮力》第27期)
Solar City的太陽能裝置為同屬埃倫·穆斯克旗下的Tesla超級充電站提供電能
同樣在上月,一項由谷歌、NASA及美國地質調查局聯合運作的項目向公眾開放。在該項目中,谷歌地球展示了從1984到2012的28年間地球表面的細致變化,其中包括拉斯維加斯的城市化、迪拜的填海造地、亞馬遜森林砍伐等人類活動造成的巨變。
【視頻】
為此項目,谷歌處理了數百萬張由衛星拍攝照片,不僅讓普通人看到地球的變化,還有助于研究地質變遷、自然災害、人類活動等相關課題。
還有個不甚靠譜的流言:谷歌首席互聯網傳道官(CIE)正在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噴射推進實驗室(JPL)聯合開發行星間通信互聯網。
行星間通訊示意圖,地球上目前采用的 TCP/IP 網絡協議并不適用于行星間互聯網
請注意:上面這些閃閃的牛逼,僅是谷歌在一個月內被報道的事跡!媒體們如此不遺余力義務宣傳谷歌的舍己為人和天馬行空,浸淫在媒體聲音中的人民群眾,豈有不拜谷歌之理?
拜谷歌教的圖騰:谷歌X實驗室
當零星的報道催生最初的景仰,緊接著需要一座升華的圖騰。谷歌X實驗室當仁不讓——谷歌眼鏡、自動駕駛汽車、能自主學習的神經網絡,這些都是從X實驗室走入公眾視野的知名項目。
最近,讓谷歌X實驗室再一次吸引眼球的,是一樁天馬行空的收購。
Makani Power是一家開發風力渦輪機的創業公司,他們的產品可以安裝到無人固定翼飛機上,然后像風箏一樣“放飛”到天上,通過電纜將風能輸送回地面。
Makani Power生產的安裝有風力發電渦輪機的無人固定翼飛機
該公司來發的新型風電技術Airborne Wind Turbine很有意思。相比傳統風力發電技術,其成本更低。不但可以利用高空中更強的風能發電,而且不受地域限制,有潛力在將來安置到海洋深處。
飛行中的Airborne Wind Turbine被地面的一根繩索牽引;公司的目標是將風電的價格降低到低于煤電。
谷歌X實驗室的收購對象就是這家公司,谷歌CEO佩奇已經批準了這項收購,但他對該創業公司的原型機最近都完好無損頗為不滿,要求“必須確保在近期至少墜毀五臺”。
谷歌X希望繼承舊時代的衣缽,如制造首顆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的“布萊切利公園”;又如二戰后的AT&T“貝爾實驗室”和施樂“帕羅奧爾托研究中心”(PARC)等企業實驗室。實驗室并不看重短期的股東利益,而是著眼于頗具科幻色彩的尖端技術。在谷歌“印鈔機”的支持下,X實驗室不僅擁有豐富的資源,且不會受到各種制約。
施樂PARC研制的帶有圖形界面的Alto計算機,喬布斯早年從中偷師頗多
本期前半段提及的用飛艇搭建通信網絡一事,被猜測也是谷歌X的一個保密項目。谷歌X實驗室里還有什么?超時空傳送?這個真沒有!軌道電梯?這個可能也沒有!但不管真假,反正有信徒愿意拿流言供奉谷歌X實驗室。
“拜谷歌教”根源:永不停歇的印鈔機
谷歌為何敢在“邪路”上越走越遠?近日在清華水木社區流傳出的一篇文章一針見血:因為谷歌家里有臺印鈔機,并且這臺印鈔機不需要多少員工維護就能運轉!
用數據說話就是:2013年Q1總營收 137億美元;其中超過90%的收入來自谷歌廣告,正如《浪潮之顛》一書的觀點,谷歌廣告的商業模式就是永不停工的印鈔機,每季度為谷歌印出100億美元的鈔票。
組團騎車上班的谷歌員工
更關鍵的一個數據是:谷歌擁有3萬5千多名員工,且多數為業內一流工程師,但其中只有7%的員工為谷歌廣告服務。
剩下90%多的“醬油員工”,都興致勃勃的沉浸在各種與公司財報無甚關聯的“醬油業務”里面,并整裝待發奔赴任何感興趣的項目。
這些“醬油工程”包括Gmail、Youtube、谷歌+、安卓系統、谷歌地球、千兆光纖等等,別人抱住不放當作身家性命的產業,在谷歌手里成了不求賺錢,但求刷個第一集團的存在感的“玩票”。
谷歌光纖正進軍第三座城市;圖為谷歌光纖的終端,除了上網,谷歌同時利用帶寬提供類似有線電視的服務
所以,世上其實有兩個谷歌公司,佩奇一個,布林一個。
谷歌X實驗室能夠玩得轉,布林功不可沒。自從佩奇2011年4月重新擔任谷歌CEO后,公司的另一位創始人布林就將其大部分時間投入谷歌X的幾個重要項目的技術細節中。
他的直接參與是實驗室得到資源支持的重要原因,也為X實驗室拉攏了人才。甚至多位在人事變動中卸任的高管輕輕揮一揮衣袖,也加入了谷歌X實驗室。比如負責谷歌地圖長達十年的Jeff Huber,以及“安卓之父”Andy Rubi。
在谷歌,布林負責夢想、佩奇負責壟斷。佩奇重新擔任CEO后,他的行事風格“越來越像比爾蓋茨”:大砍產品線,將旗下各種產品整合在一起,不斷加強移動端的變現能力,不惜用一切資源推廣社交網絡谷歌+與Facebook競爭。
圖為被砍的谷歌Wave
佩奇將谷歌的業務整頓劃分為研究、廣告、YouTube、安卓、Chrome、商務、社交網絡7個部門,重點發展目標之外的非核心業務會被關閉。佩奇重掌帥印僅僅一年,就有10項產品被砍。
佩奇的谷歌不夠“酷”,布林的谷歌根本是賠錢貨,但兩者結合就能造就一家激發粉絲宗教熱情的偉大公司。
施密特:第一,上班一定要穿衣服;第二,上班不許帶蟒蛇(設計臺詞);年長而長袖善舞的施密特成為谷歌第三人之后,多多少少也讓公司的年輕人收斂了一些。
“拜谷歌教”傳銷指南
谷歌是一家年輕而生命力旺盛的公司,上市僅十年市值已可比肩老牌巨人“微軟”。在未來,“拜谷歌教”能否繼續吸引擁躉?本期《科技萬有癮力》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谷歌公司的搜索和廣告會愈發低調,成為生活中必需的基礎設施,空氣般不可或缺又無處不在,攫取更多的利潤和隱私。
諸如電線的基礎設施很重要,但沒人會覺得它很“酷”,更不會有信徒崇拜
有壟斷利潤作為后盾,谷歌的另一面——布林的后繼者們——沒有任何理由放棄追逐人類的夢想。當谷歌擠開通向未來的門縫,會吸引更多信徒為一絲曙光而瘋狂。
結語:
本期《科技萬有癮力》有八字真言送給想要進入“被膜拜名單”的公司:低調壟斷,高調創新。舉例而言,三星若想擺脫“萬年塑料殼”的偏見,何不動用手中的400億美元現金儲備在谷歌之前研發軌道電梯?——哪怕只是裝裝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