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看護小孩子是一個勞心勞力的事情,尤其是當很多小孩子不聽話,不安分,總是上躥下跳的,而且還不能保持注意力集中。這個時候家長是最頭疼的,尤其是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乖巧可人的時候,甚至會懷疑自己的孩子得了多動癥,帶孩子去看醫生。
《傾聽,成就孩子健全人格》這本書,對兒童的多動癥等問題做出了很多的解釋和回答。這本書的作者——戈爾德博士,作為美國醫學委員會認證的兒科醫生,對于兒童的多動癥等表現有25年經驗。并根據自己的豐富經驗,傾力書寫了這本書。
一、孩子的多動等表現,其實不必吃藥
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很容易哭鬧不止,而且行為乖張,沖動易怒,不聽勸告,家長很是苦惱。當家長去尋找精神科醫生尋求幫助的時候,很多兒科醫生會草率的診斷并開出藥物。但是實際上,很多父母都只顧尋求醫生的幫助,并不能真正去理解孩子的情緒和需求。
孩子的暴躁易怒和攻擊行為,是在傳達自己的情緒,他們遇到情緒上或者其他的問題時,有時候并不像成年人那樣,知道怎么去表達。只能表現為行為上的反常。作為父母需要知道,當孩子有異常的表現的時候,就需要耐心的交流,找到癥結,耐心傾聽和感受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
二、孩子的行為,大部分是父母影響的結果
有些孩子從小就比較叛逆,性情多變,而且不聽父母的勸說。這些其實有時候是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有很大影響的,作為父母需要控制自己的脾氣和說話的語氣,畢竟小孩子比較敏感,而且對于父母的情緒雖然能夠感知到,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情緒壓力。
三、傾聽,請從小開始
很多父母可能不懂,嬰兒時期的一些行為,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問題。比如啼哭,厭食,難以入睡等問題,如果父母察覺不到嬰兒的需求,那么嬰兒的未被解決的情緒會累積起來,嬰兒長大之后,也會變得更加難以管束。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需要在嬰兒時期就專注的傾聽他們,去學習一些嬰兒的行為學,了解他們的感受和需求,并滿足他們,這樣才能讓孩子有一個穩定的情緒,健康成長,也就不會出現案例中的一些困擾了
《傾聽,成就孩子健全人格》這本書,給廣大的家長們也都提了個醒,也讓做父母的,意識到,需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并及時作出反饋,才能讓孩自子感受幸福和安全,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