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養生堂 收錄于2011-03-19
一、什么是碘鹽?
碘鹽是指含有碘酸鉀(KIO3)的氯化鈉(NaCl)。由于中國大部分地區都缺碘,而缺碘就會引起碘缺乏?。m然碘是微量元素),所以國家強制給食用的食鹽中加入少量的碘,以平衡人們食物中的碘缺乏。
二、碘元素的生理功能
碘在體內主要是參與甲狀腺素的合成,碘的生理功能也是通過甲狀
腺素的作用完成的,甲狀腺素在人體內主要是調節代謝及生長發育,促進蛋白質合成,以及糖和脂肪代謝,促進神經系統發育,調節水、鹽代謝,促進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等。還可促進物質分解代謝、能量轉換,維持和調節體溫,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發育期兒童的身高、體重、骨骼的增長和性發育均與甲狀腺素有關。
三、碘缺乏的危害
碘缺乏是指由于自然環境碘缺乏而造成胚胎發育到成人期由于攝入碘不足所引起的一組有關聯疾病的總稱。它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病、地方性亞臨床克汀病、單純性聾啞、流產、早產、死胎、先天性畸形等。
四、碘過量的危害
碘攝入量過低引起的是碘缺乏病,但碘過量也會對機體的健康造成影響。碘攝入過量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高碘對甲狀腺功能的影響最常見的是碘致甲狀腺腫(IH)和高碘性甲亢。
2、高碘對智力的影響碘過量與智力之間的關系僅在近幾年才引起了專家學者們的重視。多項在人群中開展的流行病學調查都顯示高碘地區學生的智商明顯低于適碘區。大部分動物實驗研究也已證明過量碘負荷確實可使動物腦重量減輕,學習記憶力下降,雖然這種影響不如碘缺乏的作用明顯。
3、高碘對性功能的影響美國的一項研究曾顯示碘鹽的攝入量與男性精子計數有一定的關系,提示美國人食用碘鹽可能導致男子的精子計數減少。此外,尚有碘過量對大鼠生殖力影響的多次報道,這不能不說是過量補碘帶給我們的另類擔憂。
五、哪些人群需要重點補碘?
新婚育齡婦女、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和兒童都需要重點補碘。只有這樣,碘營養水平才能滿足生理需要,才能基本保證孩子的智力發育。
六、哪些人群不需要補碘?
非缺碘地區的居民不需食用加碘鹽。像山東菏澤地區的一些縣,屬于高碘地區,已經取消了強制補碘。還有以海鮮為主食的漁民,據計算,日攝入海魚750克以上的人群,就不需要再補碘了。患有甲狀腺疾病的患者不需食用碘鹽,因為補碘會加劇病情。
七、食用碘鹽的注意事項
缺碘地區的居民必須科學、長期地食用加碘鹽,否則,一旦停用碘鹽,碘缺乏病就會復發。每次購買碘鹽不要太多,因為時間久,碘元素易揮發。放碘鹽的容器應為加蓋的,并放置在干燥、遮光、避高溫處。在菜肴將起鍋時再加入碘鹽,不要用碘鹽爆鍋、長燉、久煮,因碘較易揮發。忌加醋。碘跟酸性物質結合后會被破壞。據測試,炒菜時如同時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60%。另外,碘鹽遇酸性菜(如酸菜),食用率也會下降。
服用某些藥物時要忌吃碘鹽。比如服用含汞類的藥物如朱砂,不宜同時食用碘鹽。因為汞與碘結合會生成碘化汞,不僅具有毒性,而且具有腐蝕作用,可刺激腸壁,嚴重損害腸黏膜而引起腹瀉、腹痛及赤樣大便等癥,造成藥物性腸炎。
八、人體攝入的食物中哪些含碘?
人體攝入的碘除了來自碘鹽,一些食物也是富含碘元素的,如海產品含碘量高,海帶、海魚、紫菜、蛤干、蚶干、干貝、海參、淡菜、海蜇、龍蝦等,其中以海帶、紫菜含碘量最高。其次為海貝類及鮮海魚。陸地性食物中動物性食物含碘量高于植物性食物,奶、蛋含碘量相對高些,其次是肉類,淡水魚含碘量低于肉類,植物性食物含碘量低,特別是水果和蔬菜。
九、食用含碘量高的食物是否可以替代碘鹽?
自1994年以來,衛生部門對上海、浙江、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區的調查顯示,通過日常飲食獲取的碘量,不能滿足身體需要。在海產品豐富的廣東,人們從食物中攝取的碘仍不能滿足需要。廣東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鐘文說:“至少在廣東,全民補碘是應該推行下去的。”每1千克海魚含碘200微克左右,一個人每天至少吃750克海魚才能保證人體正常需碘量,這種食量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做不到的。
十、如何知道自己該不該補碘?
最準確的方法就是前往醫院進行“甲功三項”檢查,通過人體血清里的甲狀腺素含量來測定人體內的碘含量,從而判斷自己該不該補碘。目前的醫療技術依然不能像測定人體內鈣、鋅含量一樣對人體內的碘含量進行測試,如果要對人體內的碘含量進行測定,是需要通過間接的方法,即測定人體血清里的甲狀腺素含量。
另外,除了甲亢患者、甲狀腺炎患者、甲狀腺癌、甲狀腺功能減低患者、甲狀腺疾病的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這些群體需要遵醫囑服是否食用碘鹽外,通常來說正常的人都可以正常攝入碘鹽。(文章來源:中國國家地理網,編輯:呂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