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題回顧
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08廣東卷)(7分)
木芙蓉
呂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注]①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屬性?都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分)
⑵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案】
(1)描述了木芙蓉開花的自然屬性。運用了擬人手法。
(2)呂詩著重描寫的是逍遙閑適,任由風吹雨打的形象;范詩寫的木芙蓉孤苦、心酸,處境凄涼,但作者并沒有把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閑適之士的豪邁與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獨的環境中的樂觀者形象。
題型特點
測試形式大體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比較意象的內涵與人物形象的特點: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意象、詩中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形象。詩人總是借助特定的意象來抒發情感、表達意趣。意象是主觀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結晶,是浸潤著作者濃郁主觀情感的物象。
意象與人物形象的設題形式主要表現為判斷其言行、心情、品質、追求,判斷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與語言特點的分析,對人物形象的評析,意象的特點、意象蘊涵的品質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評價等。
解答意象與人物形象比較賞析題,要把握刻畫人物的常用方法,特別是細節刻畫以及烘托、對比、襯托、比興等方法和抒情方式等。就意象而言,既要把握常見詩詞意象的內涵,如月亮多寫思鄉懷人,秋風多寫離愁,青松多寫節操剛正,蟬多喻高潔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語境中的表層含義與深層含義,有時還要聯系作者的生平經歷等創作背景材料,并能扣住帶感情色彩的關鍵詞語加以分析,才能準確把握詩人的感情傾向。
例一、閱讀下面兩首詩,簡析兩首詩中采蓮女形象的異同點;并分析詩人通過塑造的采蓮女形象,各表達出什么樣的感情。
采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采
菱葉縈波①荷飐風②,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③落水中。
注:①縈波:在水波上旋轉浮動。②飐風:在水中搖擺。③搔頭:古代婦女綰發的簪子。
【參考答案】①同:兩首詩中的采蓮女都熱愛勞動,辛勤勞作。異:王詩中的少女美麗、歡樂、充滿青春活力;白詩中的少女羞澀、純真、情感真摯。②同:兩首詩都傳達出作者的歡悅、驚喜之情。異:王詩更突出地贊美少女的美麗,白詩更突出的是表現少女情感上的羞澀中包含著的喜悅。
例二、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兩詩中為什么都寫到雁。
聞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悠。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
寒
曉發梳臨水,寒唐坐見秋。鄉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參考答案】兩首詩借助“雁”表達了相同的情感。因為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
例三、2005年浙江高考詩歌鑒賞題,要求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
齊安郡中偶題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攬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參考答案】這兩首詩均以荷與西風為主要意象,運用擬人手法刻畫“荷”的形象,但是抒發的感情不一樣。①杜詩的“落日、輕、恨、背”等屬于冷色調詞,詩中的“綠荷”由“恨”而“背西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②楊詩中的“熱、藏、碧”等屬于暖色調詞,詩中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
二、比較思想感情:古典詩詞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產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憑空而發,總要借助一定的物象來傳達。賞析詩詞要善于從字里行間讀出作者特定的思想、特定的心境和特定的情感。
解答此類賞析題,應找出能傳達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達到與作者的情感共振。具體答題格式是“通過什么+用什么方法+抒發(寄寓)什么感情”。
例四、下面兩首唐詩都表達了送別友人的離情,試簡要分析兩首詩感情的不同之處。
送 柴 侍卿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參考答案】《送》詩中“不覺有離傷”“一道同風雨”“何曾是兩鄉”等詞語,在勸慰友人中表達出詩人灑脫、樂觀、豪爽的感情。《黃》詩用“煙花”“孤帆”“盡”“唯見”等詞語,表達出友人去后詩人惆悵、難舍、牽掛的感情。
例五、2006年高考重慶詩歌鑒賞題的第二問,要求分析兩首清代詩歌思想感情的不同之處。
新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己亥雜詩(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參考答案】前者通過“春生”“千紅萬紫”“新雷”,寄托了對新生活、新氣象的渴望與期盼,后者通過“落紅”“春泥”“花”,寄托了對新生事物的無限關愛。
三、比較遣詞造句的技巧:古典詩詞講究遣詞造句,甚至有人達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程度。遣詞煉句其實就是作者力求選擇最能準確傳達自己情感的詞句。賞析古典詩詞,離不開對遣詞煉句的揣摩,離不開對詩眼的分析。
解答比較遣詞煉句的技巧題,可以按照分析詞語含義、表現方法與表達作用的步驟來進行。
例六、閱讀下面兩首詩,簡要分析李詩中“逐”字和曾詩中“倚”字的不同表達效果。
柳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詠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斷腸:銷魂。
【參考答案】李詩中的“逐”字運用擬人手法,本來是東風吹動柳枝,用一“逐”字,說柳枝追逐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形象更加生動可愛,表現了柳枝的蓬勃生氣。曾詩中的“倚”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描繪出小人得志、倚勢猖狂的丑態。
例七、閱讀下面這首詩,找出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過香積寺(唐)王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危咽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參考答案】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擋,發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煉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
四、比較意境的營造:優秀詩詞作品總是情與景、意與境交融,感染力強,具有永久藝術魅力。對詩詞意境的揣摩,不僅要把握客觀形象,還要感悟作者主觀感受,從而把握作品所傳達的情感。
解答意境賞析題,可以按照“客觀形象+表現方法+主觀感受+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的格式進行。
例八、簡要說明下面兩首唐詩所寫的“山中”景色,各有什么特點?各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山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山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參考答案】第一首詩中的“高飛晚”“黃葉飛”是一派蕭瑟凄涼的秋景,烘托了“悲”與“念”的復雜心情,抒發了作者寓居他鄉的羈旅之愁和歸鄉之思。第二首詩中的“白石”“紅葉”“空翠”,色彩鮮亮斑斕而富有變化,是一副迷人的深秋圖,表達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悅之情。
例九、閱讀下面兩首宋詩,葉詩化用陸詩陳句,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試簡要分析。
馬上作
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來。
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參考答案】葉詩較陸詩取景小而含意深。加上了“關不住”三字,突出了春意的活躍,使與“關”字相應的“出”字更有精神。借一枝伸出墻外的“紅杏”表現“滿園”的盎然春意,葉詩較陸詩更為鮮明。
五、比較表達技巧:表達技巧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抒情方式、表現手法、篇章結構、修辭方法。具體的有:對比、襯托、映襯、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借古諷今、托物言志、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伏筆照應、比喻、比擬、排比、對偶、夸張、借代、設問、反問、雙關、用典等。
解答表達技巧賞析題,要結合具體作品加以分析,并按照“手法+材料構件+表達作用”的格式進行表述。
例十、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看看它們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任選一種結合作品分析其表達效果。
南園(詩二首)李
其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其二: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參考答案】這兩首詩都運用了反問、比喻、借代等修辭手法。①“若個書生萬戶侯?”“文章何處哭秋風”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強化了對讀書人不受重視、功業難成的憤慨之情,不僅增強了語勢,也使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更加鮮明。②“曉月當簾掛玉弓”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表現了讀書人通宵達旦苦讀的情景,將月亮比喻成彎弓,便寓有詩人參戰的遙想,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在動蕩的時局中欲顯身手、欲有所作為的心理。③“男兒何不帶吳鉤”運用借代的修辭方法,用“吳鉤”代指武器,表現出作者想從軍參戰、建功立業的志向。
例十一、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后面兩個問題。
田 園樂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僮未歸,鶯啼山客猶眠。
春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⑴這兩首詩在內容上的共同點是什么?⑵從藝術手法看,兩詩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寫出其中一個方面。
【參考答案】⑴都寫了春天早晨的景色,如夜雨、啼鳥、落花等,還寫了人們的遲起。⑵王詩繪彩豐富,重在視覺形象,主要寫靜景;孟詩敘述過程,重在聽覺感受,重在寫動景。
例十二、閱讀下面兩首唐詩,談談它們寫法上的異同之處。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艷,飛入尋常百姓家。
越中覽古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參考答案】兩詩寫法上的相同點:①均是面對古跡抒發感懷。②均是依靠禽鳥穿越時間,將古今聯系起來。③均有昔盛今衰的對比。寫法上的不同點:①在表現角度上,劉詩以寫今事為主,由“堂前燕”點出歷史;李詩以寫古事為主,由“鷓鴣飛”指出現實。②在抒情手法上,劉詩借景抒情,用朱雀橋與烏衣巷今日的衰敗來發出慨嘆;李詩即事抒情,用當年越王凱旋的盛況來反襯今日的凄涼。
六、考查文學常識:古典詩詞的比較鑒賞在考查上述幾類考點知識的同時,還兼顧考查文學常識,諸如詩詞文體知識(律詩、絕句、詞牌名、詞題等)詩人字號雅稱,詩詞的作者、篇名、名句等。解答文學常識題,要求平時多注重積累,加強記憶。
例十三、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填空題。
丹陽送韋參軍 嚴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夜泊牛渚懷古 李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從詩歌體裁上看,兩首詩分別屬于近體詩中的
【參考答案】七言絕句,五言律詩。送別,懷古。太白,“詩仙”。
跟蹤訓練
(一)下面是韓愈的兩首詩,都寫到早春景色,構思上有接近之處,但表現方法卻有不同,請你就表現方法不同之處作簡要分析。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做飛花。
【參考答案】前一首詩將遠、近的草色作了對比,將草與柳作了對比,以表現早春景物的特征。后一首詩先用欲揚先抑的筆法,寫得富有波瀾;后用擬人方法,一個“嫌”字,一個“穿”字,把春雪寫得有靈性有情趣,突出了早春特有的景象。
(二)下面兩首詩,同是寫鄉情歸思,兩首詩在表達情感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題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鄉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參考答案】戴詩寫行旅途中所見青山綠水渾似故鄉,因景生情,表達含蓄蘊藉。李詩借空間距離之遠來突出鄉思之深,以景襯情,表達直接強烈。
(三)下面兩首詩,在思想內容、選材角度、表達技巧方面都有不同之處,試就其中一點作具體分析。
華清宮
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旋干。綠樹碧簾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華清宮
草遮回磴絕鳴鸞,云樹深深碧殿寒。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闌干。
【參考答案】①思想內容:作品感情基調不同:吳詩以諷刺為其寫作主旨,“綠樹碧簾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揭露了唐朝統治者奢侈生活的丑惡現象,表達了詩人憤怒的感情。崔詩“云樹深深碧殿寒”則流露的是一種感傷的情調。②選材角度不同:吳詩取材于華清宮興盛之時。那時,四郊飛雪,嚴寒逼人,但華清宮全無一絲寒意,而是一派春的氣息,宮外宮內形成強烈反差。崔詩則取材于天寶之亂以后的華清宮。磴道冷清,雜草已將石道遮沒,曾經熱鬧非凡、溫暖如春的華清宮,現在是一片狼藉,一派死氣。今昔對比,置讀者于悲涼氛圍之中。③表達技巧不同:作品的表達技巧各有側重,吳詩主要用了對比方法,詩人將宮外之況與宮內之景對比,宮外,暗云壓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凍,草木枯瑟,而宮內只見雪飄之形,不見雪堆之景,樹林郁郁蔥蔥,樓閣碧簾垂地。深刻揭露唐朝統治者腐朽的生活。崔詩則運用夸張“云樹深深碧殿寒”、擬人“明月自來還自去”以及寓情于景的寫法,形象地反映了歷史的變遷。
(四)閱讀下面兩首詩,看它們在內容上有哪些相同之處,表達了怎樣不同的思想感情。
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賦韻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注:①江總,南朝陳詩人。陳亡,入長安。仕于隋,后辭官南歸,這首詩寫于南歸途中。②岑參,盛唐邊塞詩人。安史之亂中,長安淪陷,故有此詩。
【參考答案】①相同之處:這兩首詩都寫到了故鄉的菊花,都寫到了重陽佳節的思鄉之情。②不同之處:第一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故園的懷想和思歸之情,流露出歸隱田園的情懷。第二首表現了詩人對故園遭受戰亂的痛苦之情,表現了渴望收復失地的心情。
(五)閱讀下面兩首詩,簡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有什么不同。
鷓鴣天
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讓酒杯干。風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菩薩蠻
春來春去催人老,老夫爭肯輸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參考答案】《鷓》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抑塞不平、憤世嫉俗、傲岸不羈。詞中通過“莫放酒杯干”“醉里簪花倒著冠”“黃花白發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等細節描寫,表現出作者不甘隨時媚俗、折節事人,而沉湎歌舞美酒、舉止狂放的性格。《菩》詞中的抒情主人公狂放不羈、不肯服老、瀟灑超脫。詞中通過“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插花還起舞,管領風光處”等細節和心理描寫,表現出詞人抓住春光、享受春光、年輕人面前不愿服輸、不讓人生虛度的性格。
(六)閱讀下面兩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
[中呂]山坡羊·驪山懷古
驪山一炬,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中呂]山坡羊·長安懷古
驪山橫岫,渭河環秀,山河百二還如舊。狐兔悲,草木秋;秦宮漢陵何處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1.《驪山懷古》《長安懷古》都是懷古小令,卻表達了不同的主旨。《驪山懷古》批判了什么?《長安懷古》表現了什么?
2.這兩首散曲的表現方法有相似之處,請作具體分析。
【參考答案】1.《驪》批判了封建統治者的奢侈行為和為爭奪政權而殘酷廝殺的行徑。《長》表現了作者在抒發興亡之感的同時夾雜著人生無常、山河依舊、人事全非的消極遁世思想。2.二者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驪》以荒涼的“草、樹”等烘托阿房宮的破敗,來批判封建統治者的奢侈生活。《長》通過驪山渭河險峻的形勢和壯麗景色的依然如故,與狐跑兔走、草木叢生、荒蕪頹敗的古都景象形成對照,來表達山河依舊、人事全非的悲愁。
(七)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夢元九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酬樂天頻夢微之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
1.這兩首詩都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夢”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白詩與元詩都寫了夢,但在寫法上卻截然不同,試簡要分析二者的不同點。
【參考答案】1.對友人的真摯思念之情。2.白詩不直說自己苦思成夢,卻反以元稹為念,問他何事憶我,致使我昨夜夢君。從對方著墨,構思精巧。元詩說自己夢見的凈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沒有夢見白居易。一反其意,用不能入夢寫自己的凄苦心境,翻出新意,內容更為深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