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記者 馬文章
這個春招季,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應屆畢業生許婉勤有點“手忙腳亂”。按照預想,她應當在春節后回到學校,奔波在學校的雙選會和各招聘會現場面試之間。然而,疫情打亂了她的計劃。
為了確保春招順利進行,社會各界紛紛借助“互聯網+”,將線下招聘搬到了云端。那么,“云招聘”實行以來,效果如何?還存在哪些難題,又該如何破解?記者從畢業生、高校、用人單位三方面尋找答案。
畢業生:壓力加劇、擇業焦慮,在線面試體驗欠佳
從3月中旬開始,許婉勤在網上投遞的簡歷已有80余份,但收到回應、進入面試環節的卻只有個位數。
“真挺焦慮的。”談及這段時間的狀態,許婉勤坦言,“一邊在網上投簡歷、參加面試,一邊還得遠程和導師溝通畢業論文,緊迫感越來越強,壓力一直堆著。”
每年春招季,高校應急畢業生面臨擇業和畢業的雙重壓力。
線上招聘還未全面鋪開時,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李坤就一直盯著網上各種渠道的招聘信息,每天刷一遍企業官方網站、招聘軟件,記下線上雙選會的時間節點。
“多一手準備,就多一份把握。”眼瞅春招到了尾聲,自己心儀的工作還未找到,李坤利用這段宅在家的時間,一直與學校就業處老師溝通交流應聘技巧,還不時打開手機攝像頭,自我模擬視頻面試問題。
那么,將線下招聘搬到線上,畢業生們的體驗到底如何?
“說實話,線上面試不是很方便。”許婉勤告訴記者,在她參加的6、7個面試中,受網絡狀態影響,面試過程中時常會出現畫面、聲音卡頓的現象。
湖南工業大學大四學生聶云聲在春招中也體驗了幾回“云面試”,但他坦言自己更傾向于線下面試,“線下面試和面試官近距離交流,更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還能觀察他對你的反應。”
高校:崗位數量不降反增,但在線指導“隔層皮”
每年的3、4月份,都是人才招聘的黃金期。今年,各大高校就業中心工作人員不得不轉變工作模式,“屏對屏”服務畢業生們。
線上招聘對高校而言,效果如何?采訪中,多名高校就業工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統計數據上看,線上招聘會和雙選會給各所高校帶來的崗位數量,和往年同期相差不大。有的學校因為增加了網上招聘會的頻次,崗位數量甚至還增加了。
例如,日前舉行的株洲市職教園2020屆畢業生“空中雙選會”公益線上招聘,株洲職教園內10家職校聯手智聯招聘平臺,抱團舉行雙選會,共吸引200多家企業參加、提供優質崗位千余個,吸引6萬名學子參與和關注。
然而,崗位的增多,并不意味著就業成功率的提升。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就業處老師唐駿表示,根據學校前期的調研,畢業生在擇業中普遍存在焦慮的心態。此外,線上面試的新形式和對網上海量招聘信息的應接不暇,也是就業咨詢中畢業生常提到的問題。
湖南工業大學招生與就業指導處副處長儲航也有同樣的觀點,尤其是就業困難的學生群體,面臨身心、學業、家庭等各種困難,如果只能遠程溝通,肯定不如面對面做指導效果好。
市職教園管理辦黨組書記、主任譚偉生建議畢業生們,目前最關鍵的是要調整心態,對求職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要根據目前的就業形勢和國家提供的就業政策,及時調整求職方向。另外,充分利用網上的資源加強學習,提高線上求職的能力。
用人單位:溝通成本增加、面試效果受限
“我們今年提供了更多崗位,線上接收簡歷比較多。”千金湘江藥業人力資源部副經理陳智勇表示,在線招聘既提高了招聘效率,又降低了企業的招聘成本。但他也有所顧慮,“和線下相比,在線招聘的溝通程度略有不足,難以體現求職者的綜合能力。”
如何最大限度地化解在線面試遠程溝通造成的局限性,科學準確地為用人單位遴選出所需人才,線上招聘平臺已經開始了嘗試。
如BOSS直聘平臺,為用人單位搭建了與候選人一對一交流的窗口,招聘的前、中、后環節,用人單位負責人都可以通過文字聊天、視頻面試等形式,確保與候選人充分溝通。
“軟件的智能大數據能讓企業和求職者更輕易地高效匹配,但關鍵還得看求職者面試臨場應變能力。”智聯招聘湖南分公司總經理鄧坤林認為,面對線上招聘的海量招聘信息,同學們要有更明確的求職目標,不妨多鍛煉口才和應變能力,這能給面試官留下更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