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根深蒂固的理念。
于是,他們不斷地提出各種要求,不斷地逼迫孩子向上成長。
其實,這是一種不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的執念。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想讓孩子的起點更高,父母首先就應該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層次。
而且,孩子的成長有其自然發展規律,拔苗助長,步步緊逼,會培養出病態的孩子。
其實,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在3件事上,更應該學會放手。你越放手不管,孩子反而越會有出息。
一
管學習,不如管學習習慣
“老師,我的孩子厭學了,怎么辦?我只恨不能替他學習,他倒好,一說學習就煩躁。”
在一次教育咨詢課上,一位家長焦急萬分的咨詢老師。
細問之下,得知,因為害怕輸在起跑線上,這一家人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從孩子上幼兒園起,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在孩子的學習上。各種課外輔導班填滿了孩子的業余時間。
可是,孩子的成績就是上不去。現在初二了,居然出現了厭學情緒。
老師聽完,笑了。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所有的事兒都有一個運行規律:物極必反。
你管的越多,孩子就會越依賴,越不自律。再大一點,他的人生因為失去了其他的興趣,就會厭煩,會反彈。
壓得越緊,反彈得越兇。
“你什么事兒都不用管,管好你的學習就行。”
教育孩子時,很多父母的口頭禪常常是這句話。
學習確實是孩子的職責之一,但不是孩子職責的全部。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生活中除了學習,還有許多其他的事情需要做,值得做。
生活原本就是七彩斑斕的,由各種各樣的元素組成。
重視教育沒錯,但家長的重心應該放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上,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不停地學。
重壓之下,必有病孩。
二
禁早戀,不如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早戀,是每個家長都恐慌和害怕的事兒。
一旦孩子有早戀的苗頭,很多家長下意識的處理方式就是:嚴禁。
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長,更是視早戀為洪水猛獸。
可是,情感需求這件事,不是你禁止就能阻止得了的。
堵,不如疏。
每個人都有情感需求,孩子也不例外。
年幼時,希望得到父母的關心與愛護,等到了青春期,則希望得到異性的關注與愛慕。
這是人的天性。
可一些父母,孩子上大學前禁止一切戀愛苗頭。一旦上了大學,又開始催戀,催婚。
更有一些父母,只重視孩子的學習,總忽視孩子的情感需要,甚至還習慣性地認為,只要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物質條件,就盡到了父母的職責。
還總以工作忙,要掙錢,來為自己開脫。
這都是掩耳盜鈴。
越缺乏什么,就會越渴望什么。
人對情感有天然的需求,這也是自然規律,更需要尊重。
所以,真正聰明的家長,會看到孩子的情感需求,會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保護自己。
三
大包大攬,不如讓孩子大膽試錯,學會獨立
孩子犯錯是正常的。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不停地犯錯、糾錯、彌補的過程。
在一次又一次的試錯當中,孩子會自然而然學會如何應對,一步一步變得成熟。
讓孩子養成不斷嘗試的習慣,成長過程當中再遇到問題,孩子就不會變成一只鴕鳥,只會逃避不會解決。
而大包大攬的父母,既剝奪了孩子獨立的機會,拉長了孩子成長的過程,甚至會養出膽小鬼,啃老族。
父母愛子女的心,可以理解。
但父母不可能包辦一輩子。父母也會老去,也會離開,父母與子女之間,是一個漸行漸遠的分別過程。
真正的愛,是讓孩子擁有獨立的精神和能力。
這才是父母留給孩子的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