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詩詞遇上數學,會產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揚州育才實驗學校推出開發線上融合微課程----《當古詩詞邂逅數學》,帶領學生走進不一樣的數學世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通過《暮江吟》古詩中大概的“一半”導入數學中精確的一半概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通過《水調歌頭》中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導入同一事物依次反復出現的現象——周期現象。學校的數學老師們開發的線上融合微課程----《當古詩詞邂逅數學》,內容源于學生熟悉的詩人所寫的古詩詞,如《烏衣巷》、《百鳥歸巢圖》、《定林所居》等。老師們既生動講述古詩的內容、詩人的寫作背景,也講述數學知識蘊含的奧秘,巧妙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讓學生在古詩詞中體會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徐瑩老師:
“半江并不是特別準確的表示長江被分成兩半,它是一種大概的描述。數學中的一半是一種精確的表示,它是指一些物體分成同樣多的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總數的一半,另一份也是總數的一半。6個蘋果吃了一半,就表示其中3個……”
育才實驗學校副校長郭園園介紹,老師們希望通過一首首古詩詞,在語文學科和數學學科之間架起了一座隱形的橋梁,讓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來賞析古詩詞,通過不一樣的視角,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新課程標準也要求“三會”確立為經過數學教育學生形成的核心素養,是指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也是落實我們新課程標準的三會?!?/span>
來源丨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編輯丨陳文珺
【來源: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