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飛區又稱禁航區,指禁止任何未經特別申請許可的飛行器飛入或飛越的空域,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主權國家在特殊情況下、在特殊時段對其領空范圍內特定空域采取的限制飛行的管制措施,這種禁飛區的建立是國家主權所賦予的權力。
沖突發生時 設禁飛區需聯合國等授權才合法
另一種是在發生沖突的情況下,某個或某些國家或組織在沖突地域劃定的特殊限制空域,限制沖突相關方的飛行器在管制空域內的飛行活動,只有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授權的前提下,建立這種禁飛區才具有合法性。
禁飛區:國際干涉的新形式
分析指出,在某些情況下,禁飛區在具體實踐中變異為國際干涉的一種新形式,便于某些國家或軍事集團以有限的軍事打擊實現干涉目標,甚至促成政權更迭。
以利比亞局勢為例,法、英、美等國當年一面對利比亞政府軍實施空中打擊,一面扶植利比亞反對派武裝。北約隨后接管對利軍事行動指揮權。原本形勢岌岌可危的利比亞反對派武裝得以扭轉戰局,最終推翻卡扎菲政權。
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就曾指出,在落實安理會利比亞相關決議過程中,禁飛區概念遭北約國家完全歪曲,事實上成為協助利比亞國內沖突一方的軍事行動。
北約等聲稱不愿與俄沖突 拒設禁飛區
據美國“防務一號”網站報道,由于擔心引發美、俄兩國公開交戰,美方2016年決定放棄在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控制區設立禁飛區。
而在烏克蘭問題上,北約及美英等西方國家一再強調不愿與俄羅斯發生直接沖突。因此,烏克蘭呼吁設禁飛區的提議,必然會被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