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紀初,蒙古乞顏部首領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被推舉為成吉思汗,自此蒙古帝國開始了浩浩蕩蕩的擴張之路,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三次西征。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這著名的三次西征吧!
第一次西征還要從西遼政權說起,這個由大石林牙重建的中亞國家,進入十三世紀后國力趨于鼎盛。于是皇帝耶律直魯古開始浪,橫征苛斂、連年用兵同時原本處于其統治下的已經伊斯蘭化的花拉子模,正在摩柯末蘇丹的帶領下走向統一并企圖獨立,奈何戰斗力不夠屢戰屢敗。直到1210年才在當年大唐軍隊被擊敗的怛邏斯地區取得大勝。西遼情勢急轉直下,其他附庸國趁機紛紛叛離,耶律直魯古也被曾依附于他的乃蠻部落首領屈出律篡權,不就憂憤離世。
西遼的衰落對其東邊的鄰居蒙古來說不啻重大利好。1218年,成吉思汗派名將哲別西征。其實當初屈出律投靠西遼就是因為自家地盤被蒙古搶了留下心理陰影,這時節見到心理陰影大軍襲來,哪里還有半點斗志,當即開溜。可惜屈出律的職業不是記者跑的不夠快,結果被逮住處死,西遼就此徹底嗝屁。
但這僅僅是蒙古西征的序曲,更確切的說哲別只是為了成吉思汗自己親征掃清道路,后者真正的目的是花拉子模。三年前,成吉思汗答應摩柯末的友好通商請求還派出一支約500人的商隊作為使團。誰料這商隊剛抵達花拉子模的邊境城市訛答剌(今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市西北)地方總督竟因貪圖財物將商隊誣陷為間諜,沒收財貨并殺了上百名商人。
彼時成吉思汗正專注于對金作戰,所以派了三名使臣去交涉,結果對雙方力量一無所知的摩柯末不但不承認此事,反而殺了正使并剃了兩個副使的胡子將之押送出境。鐵木真這輩子大概最不喜歡被別人蹬鼻子上臉所以等哲別掃平了西遼,他遣木華黎總領伐金事務,自己親率大軍西征。
花拉子模迅速崛起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尚未妥善處理內部兩大矛盾:一是國內民族成分復雜,各族沖突時有發生;二是王權與教權不融洽,伊斯蘭化勢力與俗世政權存在分歧,結果蒙古鐵騎甫至花拉子模就開始內訌。成吉思汗讓哲別引軍赴阿姆河上游佯裝從南方切斷其后勤,等摩訶末上當派主力追擊成吉思汗,就兵分四路大舉進攻。
長子術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四子拖雷如狼入羊群長驅直入。1220年3月攻克花拉子模都城撒馬爾罕,摩訶末倉皇西逃并于年末病死途中。其子扎蘭丁收拾殘兵打算反擊但終究抵不過蒙古大軍,一敗再敗、逃入印度。此后兩年,蒙古平定了花拉子模各地的反抗,第一次西征結束。
第二次西征發生于金國滅亡之后,前次西征蒙古軍曾遭俄羅斯諸公國進攻,如今金國已滅,繼任大汗的窩闊臺決定是時候安排一下這群小老弟了。1235年,術赤的長子斡兒答、次子拔都、察合臺的長子拜答兒,窩闊臺的長子貴由、拖雷的長子蒙哥各統本王室軍出征,萬戶及以下軍官也都派自家長子隨軍,史稱“長子西征”。
1237年春,遠征軍占領了伏爾加河與烏拉爾河之間的地區,可笑的是俄羅斯諸公國之間素來不和面對強敵仍“各掃門前雪“以至于當蒙古騎兵高速挺進時幾乎沒遇到什么像樣的抵抗,至次年二月,弗拉基米爾、羅斯托夫、特維爾等十幾座城市相繼被攻陷,蒙哥和貴由的部隊更是打通了高加索南北交通線。讓蒙軍向西南殺去,12月直抵克里米亞繼而殺入今烏克蘭境內。
1240年,蒙古大軍包圍基輔公國大公哈伊爾棄城逃亡波蘭,不久,加力奇公國也城破人逃。翌年,蒙古兵分南北兩路開始進攻波蘭和匈牙利。3月,北路軍攻陷波蘭首都克拉科夫殺向西里西亞,大公亨利二世誓死抵抗然后戰死沙場。4月,南路軍打敗匈牙利攻占其都城佩斯。6月兩路會師并進軍捷克、斯洛伐克等地,直到1242年初窩闊臺去世的消息傳至前線,大殺四方的蒙古人才轉身東返,留給歐洲一片心有余悸。
第三次西征的原因說起來與傳說中的“山中老人”有些關系,伊斯蘭教什葉派有一個神奇的分支名叫尼扎里耶派,這個名字很陌生但是其俗稱就比較有名了——阿薩辛派初代伊瑪目哈桑·薩巴赫在里海南岸的山峰之上修筑阿拉穆特堡(鷹巢),并以之為中心建立政權,靠傳教、暗殺、掠奪來鞏固和發展。正因為這種極端的生存模式,至十三世紀他們毫無顧忌的襲擊了蒙古商旅。上一個這么干的國家墳頭草都有幾米高了。1253年,拖雷之子蒙哥繼任大汗,他派弟弟旭烈兀率10萬大軍出征,1255年,大軍抵達撒馬爾罕。翌年春兵渡阿姆河攻入這個在中文文獻里被稱為木剌夷的國家。
從鐵蹄入境的那一刻起阿薩辛教派的結局就已注定,冬天其國君投降。可來都來了只打一個小國怎么盡興。旭烈兀把目光瞄向了不遠的阿巴斯王朝。1257年9月,旭烈兀兵分三路向巴格達方向挺進。次年一月將之包圍,哈里發穆斯塔辛率群臣投降,阿巴斯王朝滅亡。可能打仗這事有癮,旭烈兀繼續率軍西進,1260年1月他占領了阿勒頗城,4月又攻占大馬士革。直到蒙哥去世的消息傳來,他才命大將怯的不花率兩萬軍隊繼續攻打敘利亞各地,自己揮師東歸。直到主力凈撤,伊斯蘭的勢力才重新燃起。
同年9月,埃及馬穆魯克王朝五萬大軍與蒙古人在大馬士革之南展開激戰,怯的不花戰死,蒙古軍終于嘗到了失敗的滋味。馬穆魯克王朝趁機占據大馬士革,將敘利亞全境收入囊中,蒙古第三次西征就此結束。
回顧上述西征,13世紀蒙古帝國的對外擴張堪稱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跡。但當我們回到戰場上往往能發現這種“酣暢淋漓”的背后,是蒙古先以屠城威懾而后收編敵國軍隊或組織其青壯上陣用以做先鋒或攻城。若遇上難以速克的對手常用運動戰調動其主力,然后以高機動性擊穿其防線,這使得蒙古軍隊不會陷入嚴重的戰損減員或后勤短缺等情況,再具體分析還有馬種、裝備、制度、氣候等很多因素。
后世人常欽慕蒙古戰績或是像“在現場”一樣暢言刀兵對此小編提醒大家注意一個很簡單卻也很沉重的常識——今人能在這里談笑風生分析戰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們的祖先僥幸的沒有慘死在蒙古人的刀鋒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