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你相信你不夠好,你就會設限于讓自己不好
也許,你未曾意識到,你一直沒有真正關注自己。
人們不斷重復著自己的習慣行為,并默認于此。甚至也默認于自己所想見的,即是真實,一切本來應當如此。我們的頭腦,自行運作著機械性行為,這個理智中心不斷地重復這樣的習慣性行為,而豪不用對此思考,以致于我們不去真正關注自己的生活。
生活之中,一切看上去都那么“自然”。我們所做的各種事情,在生活中有所默認,因為大家都如此。上學讀書,工作上班,早已有社會的示范,這些,都是由被告知的信念而來的。
我們生活的整個環境,會讓你知道你應該做什么,而根本不需要用大腦理智中心去檢視和考量。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不好的,我們會默認這些,因為,前人已經做過這些事情,并且已經社會化。
理智中心會選擇那些可以證明和確認它既有世界觀的信息。這些觀念以信念系統的形式存在。如果它確信這個世界是個冰冷的,不友善的和令人恐懼的地方,那么它就會接受和吸收能夠證明這一點的信息。
當我們的大腦認為,這些事情本來應該這么做,就會毫無意識地去做,而一旦是被傳統教育定義為“不應該”或者“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就會“聰明”地回避或者排斥,而毫無思考。
大腦為了避免去思考每一件事,會對一切想當然地去做,而且非常有選擇性。大腦以自動運轉的方式來工作,如果它關注被認為是“好”的事物,它就會被默認為樂觀積極的,反之則被默認為消極悲觀。
而當我們默默地積極樂觀,或者消極悲觀的時候,就會在思維中默認它的真實正確性,而行為上,也會做出相應的行動,那些行動的第一反應,則依循著默認觀念和思維之中所“自以為是”的道理或者信念。
那么,其實我們是受限制和束縛的。如果被告知“好”與“不好”的標準,我們也會因此默默衡量自己好與不好,因為內心的毫無置疑,依循于習慣,就會在意識當中強化這個事件的記憶。如果沒有覺醒意識,在往后的日子里,就會習慣于自我設限的行動。
試想想,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不行,那么他是不是就會習慣于他“不行”的方式去做事情,因為相信自己不好,相信自己做不到,就會默默地不去探索可能性,甚至全力以赴,而是抱著所謂嘗試的心態,淺嘗輒止,最后半途而廢。
“好”與“不好”的對立,是二元性的歸類,一味強調側重理智的教育體制,讓我們經歷的人、事、物和擁有的體驗,都條件反射般的被分為相對的兩部分,自此而形成分裂狀態,不再是一個整體。
于是,你會發現,我們的“自我”也是分裂的,“自我”會被各種是非所左右而糾結,各種神經性反應、神經癥和習慣都來于“自我”的一種分裂。人總會犯錯,而來于教育體制中的理智,令人免不了要對自己進行批判,造成各種不可名狀的心理壓力。
人類當然需要理智,卻未曾意識到理智的頭腦,一直在控制著自己的生活。我們也未曾認識到這個理智中心,一直在承受著它所不能負荷的任務。因為我們總是希望通過頭腦來解決問題,主導生活。
頭腦作為理智中心,它所能執行的只是思考的機能,單純的思考,并不能解決問題。而我們的日常表現中,大腦幾乎無時無刻不在運轉,操心焦慮的情況幾乎在大多數人的身上出現······重要的是,我們認為這是“正常的”狀態。
殊不知,這種依賴理智大腦的習慣,正是導致了我們焦慮恐懼的重要關聯。因為理智會一直警告我們什么事物是危險的,警告我們要做好什么,否則會有什么后果·····
我們更沒有意識到,大腦執行的思考,全部是依賴于過去經驗的思考,而我們卻枉想以此解決當下未來的問題······試想,如果大腦不知道如何思考那些事物,是不是會產生恐懼?我們頭腦之中的恐懼就是這么來的。
“大腦只會去辨識和處理那些與它的習慣和信念相符的信息。”
雷德·霍克指出,因為大腦只會思考,不會愛,思考不是愛(思考一個我愛的人與愛一個人是兩回事),思考并不等于行動。
而人們通常利用頭腦左思右想,徒徒用理智的思考來解決問題,是不可行的。何況令我們感到恐懼和困難的未知的事物,那些真正未知的東西,頭腦其實是無法思考的。
頭腦是二元對立的,批判性的,愛是統一的,整體的,不能被分割,愛是生活中統一性的場域,它不會去評判、分類、排序、貼標簽······頭腦對于不喜歡的東西,會拒絕去了解。
如果沒有頭腦理智中心的二元性,也不會有那些因為批判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就不會動用理智去想著自己不夠好,自己很笨很糟糕,這其實就是一種遠離愛的表現,因為把自己對立地分裂開,已經沒有了對自己完整統一的愛。
很少有人會這樣去想明白這一點,正是因為少了深入的覺察,少了對于自己本身的真正的愛的感受,才免不了受到習慣性地批判思維來左右和束縛自己。
我們自以為知道自己所知道的過去,亦認為可以以過去推測未來。理智中心讓我們不停地思考,卻也讓我們一味地對自己批判。然而,我們的頭腦所思考的,都只是屬于過去曾經發生過的,它只會將過去知道的東西投射出來,想象它也會在未來發生·······
大腦的理智中心總會幻想與外在一樣的真實,讓我們習慣性地以批判來干涉對于自己的認識,對世界的認識·····直至,令我們相信了自己不好的時候,也設限于“讓自己不好”。
這樣的事實,你會通過自我觀察有所發現與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