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一片也是書法嗎? 一起討論用墨與書法。
中國的書法和繪畫有時簡要的可以稱為筆墨的功夫。除了筆法以外,墨法也極為重要。

南宋 張即之書“首座” 二字
中國書法的墨色,具有豐富、美妙的氣韻與情致。近代沈尹默于《書法論叢》中論述墨色作用云:“世人公認中國書法為最高藝術,即因其能顯出驚人奇跡,無色而具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之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在這一瞬間,不但可以接觸到五光十色之神采,而且還會感覺到音樂般輕重疾徐之節奏?!敝杏刑K東坡說的中國書法必須具備的神、氣、骨、肉、血就是用人來比擬的,墨色就是人的氣血之色。水墨要濃淡適宜。墨要濃,但不能凝,凝則易滯筆,揮運不自如,使筆畫呆板干澀;墨要淡,但不能死,死則傷神,淡墨要活,要有情韻。

王鐸《贈單大年》之“無”字
字怎樣能寫出好的墨色呢?首先要保持水、墨、硯均純、凈、潔。硯不可留宿墨,用完了就要用清水洗凈。這樣研出來的墨才能水墨調勻,寫出來的字才能“血肉得所”。

伊秉綬《對聯》
具體做法是:書寫之前,筆宜以清水緩緩開釋,使筆毫透潤。在硯面徐徐輕捺,四面之毫浸潤水墨,自然和順挺圓。揮灑之下,使墨從筆尖出,則墨色鮮活而筆力遒勁。

張裕釗《七言》
其次,用筆用墨必須完美結合,筆酣墨飽。筆能攝墨,鋒到墨到,墨隨筆而生發,因而氤氳萬象。古人有“惜墨如金”和“潑墨如飛”的說法,意思是:筆不妄下,墨不虛發,經營意境,靈活運用。寫出來的書法作品,極盡濃淡枯濕錯綜變化。筆法嫻熟,墨法精妙,靈動生輝,所謂筆歌墨舞。南宋張即之所書的“首座”二字,就表現了墨法的精神與微妙,真正做到了一位有功力的書法家根據書體而掌握墨色的濃淡、燥潤,達到了書字有血有肉、色彩光鮮的效果.
墨者筆之充也;且筆非墨無以和,墨非筆無以附,墨以隨筆之一言,可謂泄用墨之秘矣?!?/p>
古人云:“墨過淡則傷神采,太濃則滯筆鋒。”過淡且太濕則筆毫控攝不住水墨,墨沉溢于毫外,會產生墨漲的弊病:若墨太濃,則鋒毫運轉不動、放不開。書寫要充分發揮墨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