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太監又叫宦官,是封建時代的產物,專門在皇宮內部供皇帝驅使,中國的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時期,在《詩經》、《周禮》等古代名篇中,也有關于宦官的記載。
皇宮內部為什么要有宦官呢?其實主要是出于皇帝血脈純正的考慮,比如秦朝時期的嫪毐,作為一個假太監,跟皇太后關系不清不楚,結果還生下兩個孩子,可見皇宮中設置太監,是非常的有必要的。
古代的后宮就是皇帝的內院,由皇后管理,里面除了皇帝之外,不會有任何男子進入,只有太監在里面干活,不過有一種人他們不是太監,也可以自由進出后宮,這就是御醫了。
御醫是皇宮內專門負責皇室的醫生,皇室成員無論誰生病了,都有御醫負責,不過皇帝和嬪妃們幾乎一輩子都不會出宮的,所以她們生病了,是由御醫進皇宮醫治的,那么問題就來了,有些嬪妃患病,御醫作為正常男人,直接進去治病,皇帝不擔心嗎?
作為皇帝,御醫經常進出后宮,他肯定擔心的,比如在《甄嬛傳》中,溫太醫就跟妃子有染,兩人還生下個女兒,這種事情皇帝自然是擔心,但皇帝為什么不采取措施,阻止這一情況呢,比如把太監閹割成太監,這樣豈不是更好?
其實皇帝不敢對御醫下手,主要有四個原因:
第一、醫術需要傳承
古代很低技藝都是傳男不傳女的,而且基本是時代相傳,父傳于子而已,如果把醫生都變成太監,那他們就沒有后代了,這樣下去久而久之,醫術就要斷絕了,而天下人肯定需要醫生,皇帝要是這樣做,會遭天下非議的。
第二、御醫都是富豪
古代進入皇宮為太監的,大多數是從小家庭貧窮的孩子,為了混口飯吃才入宮當太監,說白了就沒錢,但醫生則不一樣,不管在任何時代,醫生都是個暴力行業,因為它是救死扶傷,可以挽救比人性命的,所以醫生是高收入人群,他們自然不愿意被閹割當太監。
第三、醫生掌控病人的命
太監不是完整的人,所以他們內心往往比較陰暗,如果把太醫也變成太監,使得他們內心變得陰暗,要是他們給皇室成員治病時,悄悄動點手腳,那么病人很可能就一命嗚呼了,所以太醫掌控著病人的命,皇帝也不敢對他們下手。
御醫盡管不是太監,但他們為了給嬪妃娘娘們治病,也可以自由出入后宮,這肯定讓皇帝非常擔心,但也是無可奈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