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書里,渡邊淳一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 – 鈍感力,也就是與敏感相反的能力,并認為這種能力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很多的好處。
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 1 —
渡邊淳一的觀點
渡邊淳一說,在現(xiàn)代社會中,性格敏感和心思敏銳的人容易受傷,所以我們要修煉自己的“鈍感力”。
修煉鈍感力會為我們帶來如下好處:
1)從身體角度講
同樣是被蚊子叮了,敏感的人感到痛癢難耐,不停抓癢,結果皮膚被抓破了,讓痛癢更添難過;而鈍感的人呢,則對蚊子叮咬毫無察覺,依然做著自己正在做的事,蚊子叮咬于他而言只似清風拂面。
2)從工作角度講
兩個下屬都被老板批評了,敏感的人痛苦不安,心里不斷揣測老板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更有甚者,可能會想老板是不是要解雇自己了,于是內心糾結,晚上輾轉反側,無法安眠。
而鈍感的人呢,他根本沒將老板批評當一回事兒,甚至很快就將老板批評忘到了腦后,他到時吃飯,到時睡覺,按時上班,照常工作,生活的十分自在。
3)從人際關系角度講
敏感的人對于朋友說的話,做的事,甚至是背后的意思都會去細細揣測和思索,而鈍感的人呢,即使是聽到了朋友說的不中聽的話,聽完后也能馬上拋諸腦后。所以,鈍感的人可能更能與朋友保持長期良好的關系,也更不容易受到傷害。
4)從男女關系角度講
如果你在跟一個極其敏感的對象談戀愛,你跟她說話時就要小心謹慎,因為她可能會依據(jù)你的話而去做種種不靠譜的推理,甚至想象。而如果是跟一個鈍感的人談戀愛,你就會輕松很多,即使你說錯了,她可能都還未察覺。所以,鈍感力能讓兩個人在戀愛中走得更遠,也能幫人們在婚姻中走的更好。
依據(jù)渡邊淳一的這些分析,鈍感力的確十分有用,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該訓練的能力,當年看過這本書后的我也十分認同。
但現(xiàn)在,當我再回頭看這些論點和論據(jù)時,我發(fā)現(xiàn)渡邊淳一的“鈍感力”其實是一種很大的誤導。
— 2 —
這是一種誤導
為什么我會直接挑戰(zhàn)著名作家,并說他說的內容是一種誤導呢?
原因有二:
原因一:每個人究竟是鈍感還是敏感,這是人格特質,也是天賦特點。
敏感與鈍感就像是“大五人格”的五個方面(盡責性、宜人性、情緒穩(wěn)定性、開放性、外傾性)或是心理學家卡特爾的16PF人格一樣,它是一個人的人格特質,而人格特質往往是比較穩(wěn)定和持續(xù)的。
雖然,沒有誰的人格是絕對穩(wěn)定不變的,因為我們都會依據(jù)外在情境的要求或是為了實現(xiàn)某個目標而做出暫時性的改變,或“策略性改變”。
但是,深層次的、本質性的人格特征,肯定是一個人身上能夠改變的所有東西中,最難被改變的一類。
舉例來說,一個非常內向的銷售,在平時與客戶相處時,往往會調動自己的情緒與感染力,與客戶打成一片,陪客戶用餐聊天。但是,當他回到家時,他那種與生俱來的“內向”人格又會重新顯露,甚至“變本加厲”。
同時,如從天賦理論來看,敏感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
天賦是在我們3-15歲期間,在先天與后天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在我們16歲之后就基本定型了。
所以,不論是從人格角度,還是天賦角度,敏感都是一個人身上很難被改變的一種深層次的、本質的特質。
因此,想要徹底改變自己的高敏感特質,其實是所有可以走的路里最難走的一條。
寫到這里,很多高敏感的讀者可能都會心生絕望。其實大可不必,我們身上的確帶有很多與生俱來的東西,那些根本性的東西我們無需非要去改。相反,我們要去改變的是那些相對容易被改變的東西,比如:我們的思維方式、反應模式、心智層次、信念、看問題的角度等。
當這些東西發(fā)生改變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依然可以在不改變人格特質的情況下,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原因二: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特點,都是一把“雙刃劍”。
這是我很愛說的一句話。
記得一天下午,在我忽然頓悟這件事的時候,那種由內而外的喜悅。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很多,也放下了很多,而那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對自己有了更多的接納與愛。
是的,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特點,都是一把“雙刃劍”。所以,根本沒有所謂的優(yōu)點和缺點,這個千百年來被我們當做信條的說法是錯誤的,我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一切都不過是我們的特點而已。
而人與人的區(qū)別在于:你的特點組合是什么?它們給你帶來的是痛苦多還是快樂多?你是如何理解并運用它們帶來的正面影響的?你是如何管理它們帶來的負面影響的?
所以,如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你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鈍感雖能給人帶來各種各樣的好處,比如不易感知到各種各樣的痛苦,很難感知到別人的負面情緒等。
但同時,它也會給一個人帶來各種各樣的壞處。比如:很難感知到生活中的小確幸,很難體會到花的美、光影的躍動,也很難感知到別人的情緒,因此也就會有比較弱的同理心。
相比之下,敏感雖然會給人帶來相當多的痛苦,比如:總能敏銳感知到別人的情緒,身邊人的情緒一旦不好,你就會受到影響,很難開心起來。總能感知到別人對自己的惡意、不滿或負面情緒,于是就活得非常辛苦。
但是,敏感也會帶來非常巨大的好處,比如:你能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美、聽到別人注意不到的旋律、看到別人發(fā)現(xiàn)不了的東西、感受別人感受不到的快樂與滿足。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敏感的人,他的痛苦是加倍的,同時,他的喜悅也是加倍的。
而從敏感轉化到鈍感,不僅是件極為困難的事,也是一件完全不必要的事,因為不論是鈍感還是敏感,它都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和壞處,它都是把“雙刃劍”。
既然如此,我們?yōu)槭裁催€要在改變它上下那么大的功夫呢?
— 3 —
更有效的路徑
我們真正要做的其實是選擇一條更為有效的路徑。
這是一條怎么樣的路徑呢?
這不是一條“霸王硬上弓”去強求改變人格的路徑,而是一條更有效更容易達成的路徑。它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是用好和放大敏感帶來的正面影響,一方面是減少敏感帶來的負面影響。
1)用好并放大敏感帶來的正面影響
什么是敏感?
敏感的完整表達是:敏銳的感知力。
那么,敏銳的感知力能給一個人帶來哪些好處呢?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那些擁有敏銳感知力的人,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比如綠葉上的光影,花苞上的露珠,從而創(chuàng)作出更生動的畫作和藝術。
就像印象派畫家莫奈,他天天坐在自家池塘邊,觀察太陽在不同時間不同季節(jié)照在池塘睡蓮上的光影變化,然后仔細描繪下來,形成畫作。這就需要極其敏銳的感知力,否則怎能捕捉到不同時刻光影和色彩的微妙變化?
同時,擁有敏銳感知力的人,也能非常敏銳的感知到自己以及他人情緒與感受的變化,而這樣一種感知力就能轉化為“高情商”。
什么是“情商”?
“情商”說的是:敏銳感知自己以及別人情緒的能力,以及管理自己和別人情緒的能力。
所以,對于那些擁有敏銳感知力的人來說,他輕而易舉就已得到了“情商”的前半段能力 – 敏銳感知自己和別人情緒的能力。
至于后半段,則可以通過學習知識、訓練技能去掌握。
這樣一來,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高敏感人士”不就能跟被很多人都向往的“高情商”人士劃等號了嗎?
不僅如此,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還曾說過能實現(xiàn)理想人生的人是“充分發(fā)揮功能的人”,而這些人的三個特性之一就是:比其他人更能深刻而強烈的體驗他們的情感,不論是積極情感還是消極情感。因為這些敏感性,這些人在生活中體驗到的東西會更加的豐富多彩。
而《未來簡史》的作者赫拉利也曾跟我們分享過一個公式:知識=體驗*敏感度。
最開始,他喝茶喜歡加糖,后來發(fā)現(xiàn)糖把茶葉本身的味道覆蓋了,于是減少了糖的份量,專門去體會茶。之后,他對茶的感覺變得越來越敏銳,體驗越來越豐富,最后他能輕易分辨出好茶與普通茶葉之間的微妙區(qū)別。
后來他說一個文明人要善于體察各種細微的感覺,否則你就是個粗人。而在這個沒有宗教信仰的時代,如果想要尋找人生的意義,就需要有足夠的體驗和敏感度。你要從經(jīng)歷中獲得體驗,然后用體驗去改造自己,通過不斷的體驗對世界產生更深的理解,最終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可見,更高的敏銳度,不僅能讓我們擁有對人生更加豐富多彩的體驗和感受、讓我們比其他人更輕易擁有高情商的優(yōu)勢、讓我們更有機會成為一個“充分發(fā)揮功能的人”,還能讓我們通過敏銳的感知力去加深對于世界的理解,并最終發(fā)生自己想要的改變。
2)減少敏感帶來的負面影響
敏感的確是能帶來很多好處,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也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傷害。
很多人習慣將“敏感”與“玻璃心”直接劃上等號,或是將“敏感”與“情緒起伏不定”直接劃上等號,甚至很多專業(yè)文章也會這樣寫,然而,這真是對的嗎?
答案是NO。
為什么?
因為,從“敏銳的感知”到“被感知到的東西所傷害”之間并非空無一物,這中間還存在著一個傳遞鏈,所以二者不能直接劃上等號。敏感可能會導致”玻璃心”,可能會導致“情緒起伏不定”,但是,它也可能不帶來“玻璃心”,不帶來“情緒起伏不定”。
這就是:從感知到想法,再到情緒的傳遞鏈。
這就是一個從感知到想法再到情緒的傳遞鏈條。
假如,你現(xiàn)在的感知沒有發(fā)生變化,也就是說你依然敏銳感知到了自己腰部的疼痛。但同時,你很想改變最終出現(xiàn)的負面情緒,這時你能做些什么呢?
顯然,你可以通過改變想法來改變這條傳遞鏈的結果 - 將你習慣了的悲觀想法改成樂觀想法,或客觀想法。
如果這樣做,你可能很快就會意識到:腰疼的原因可能很多,雖然腰椎間盤突出算是其中一種,但更大的可能性卻是你昨天運動過度,有點腰肌勞損。
又或者,你意識到,就算真得病了,要做的也就是想辦法去治療。既然人生的本質是“無常”,我們都無法改變命運中注定的一些東西,那還不如坦然接受生活給予的一切,然后再去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否則,就只能被痛苦持續(xù)糾纏,終其一生都走不出來。
所以,對敏感的人來說,你并非真的無路可走 - 即使你改變不了敏感的人格特質,你也可以改變自己長期以來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想法,以及陷入到負面情緒里的習慣。從而改變你的生活感受與工作境遇。
現(xiàn)在,讓我們來總結一下:我們對自己的人格特質或天賦特點,并不需要通過“霸王硬上弓”的方式去改變它。相反,我們要做的是:深刻的理解它、不帶評判的感受它,并最終接納它、欣賞它、愛它。
然后,再好好思考一下:究竟都有哪些路徑可以幫我們減少它帶來的負面影響,并用好和放大它的正面影響?
這才是正路,當你走在這條正路上時,你的痛苦會成倍的減少,你的喜悅會成倍的增加。
最后的話
看一件事,如果只看一面,那么你心智模式就還停留在比較低的層次。
看一件事,如果你能看到兩面,那么你的心智水平就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層次。
看一件事,如果你不但能看到兩面,還能看的通透、直擊本質,那么你的心智水平就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看一件事,如果你不但能夠看得通透立體,同時還能想到踏實落地的解決之道,那么你的心智水平就已達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與君共勉。
作者:艾菲,深度思考力暢銷書《直擊本質》作者,高管教練、全球認證優(yōu)勢教練、資深個人成長教練,前美國財富五百強公司大中華區(qū)市場部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