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驚恐發作?
驚恐發作是焦慮癥的一種表現形式,亦稱為急性焦慮發作。
患者突然發生強烈不適,可有胸悶、氣透不過來的感覺、心悸、出汗、胃不適、顫抖、手足發麻、瀕死感、要發瘋感或失去控制感,每次發作約一刻鐘左右。
發作可無明顯原因或無特殊情境。
還有一些人在某些特殊情境如擁擠人群、商店、公共車輛中發作。
它是以反復出現強烈的驚恐發作,伴頻死感或驚慌感,以及嚴重的植物神經癥狀為特點。
臨床表現有哪些?
典型的表現是,患者正在進行日常活動,如看書、進餐、散步、開會或做家務時,突然出現強烈的恐懼感,好像即將死去。
這種緊張心情使患者難以忍受。同時患者感到心悸,好像心臟要跳出來;
胸悶、胸前區有壓迫感;或呼吸困難,喉頭堵塞,好像透不過氣來,即將窒息死去。
因此,患者會驚叫、呼救或跑出室外、抱頭鼠竄,有的出現過度換氣、頭暈、面部潮紅、多汗、步態不穩、震顫、手腳麻木、胃腸不適等植物神經癥狀,以及運動性不安。
這種發作,一般5-20分鐘,時間較短,即可自行緩解,緩解后患者自覺一切正常,但不久有可突然復發。
如何應對?
1.別和驚恐較勁
在驚恐發作時和它較勁似乎會把事情變得更糟。需要強調的是,不要以緊張的心態來應對驚恐癥狀,也不要刻意去壓制它們或者咬緊牙關趕走它們。
雖然我們是要采取積極的而非消極的應對措施(下面將會進一步討論)來克服驚恐,但這并不是說要和它較上勁。
2.正視癥狀,不要逃避
在驚恐的初期癥狀面前屈服或試圖逃離,就是相當于告訴自己你不能應對這種情形。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這只會產生更多的驚恐。而更有益處的態度應該是:“噢,這些感覺又來了,不過我的身體經受得起這些反應,也能控制它。我以前成功克服過,這次也一樣。”
3.坦然接受
當你試圖和驚恐較勁的時候,你其實只能使自己更緊張。
讓我們換一個思路思考,讓那些出現的癥狀(比如心悸、胸悶、手足出汗、眼花等)順其自然地發生和消失,這反倒會使你很迅速而輕松地渡過驚恐。
克服驚恐的一個關鍵就是,不管這些生理喚起多么不尋常或者讓你多么不舒服,你都不要驚慌焦慮,只需要平靜地關注這些生理變化就行了。
4.順其自然
讓你的身體癥狀順其自然地變化而不是驚惶不安地和它故意較勁,不要自己嚇自己,而是要和癥狀和平相處,告訴你自己那是安全的。
比如可以對自己說:“這些終會過去的”“就讓身體經歷一下這些變化吧”或者“我以前經歷過這種情況,都過來了,這次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