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節目火爆之后,就因為各種原因頻上熱搜。但是,很多人之所以喜歡看這個節目,是因為對選手記憶力的折服。
比如節目里的王峰,過目不忘,在20秒內遛過一遍撲克牌,就能記住52張牌的順序,打破了德國人西蒙保持的世界紀錄。
于是,很多人一邊佩服得咋舌,一邊覺得那些人的記憶力是天生的,就好像記性好是一件天賦使然的事。
這不禁讓我想到,人們是怎樣形容馬克思的記憶力的:
馬克思的頭腦是有難以置信的歷史及自然科學事實和方法論武裝起來的,同時他還善于將腦中的信息提取出來并加以利用。任何問題,無論何時,你只要向馬克思提出來,他都能給你出你想要的回答。”
在《紐約時報》的一次調查顯示:所謂成功者,96%的記憶力都很好,所謂失敗者,絕大多數記憶力都較差。
真的是這樣嗎?因為我們是失敗者,所以我們才會經常忘記各個平臺的登錄密碼,經常看過一本書后,卻什么都不記得,經常面對上前招呼我們的人,卻怎么也想不起他的名字?還是說,因為我們的記憶力不好,所以我們是失敗者?
所以,是時候對記憶一探究竟了。
在認知心理學中,按記憶在大腦中存儲時間的長短,將記憶分為了短時記憶、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
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無疑就是智能持續很短時間的記憶。有多短呢?大概是20秒吧。
比如,你在客廳查看了一個電話號碼,然后準備走到臥室去打電話。那么,你穿過房間的這個過程,就是在使用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的容量非常有限,也就是說,我們在很短時間里能記住的信息很少。
對此,美國心理學家喬治·米勒做了大量研究,并對相關證據做了回顧。他指出:7是我們短時記憶能保持獨立單元數的最大值。當然,上下浮動可以加2或者減2,這根據一些個體和具體的情景因素而定。只有信息小于或等于7,我們才會將它們回憶出來。
這也就是“金字塔原理”的來源之一,為了便于記錄,我們會將信息歸類,用信息組塊的形式對它們進行再編碼,從而克服了短時信息儲存只有7個單元這個局限。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記錄陌生手機號碼的時候,用的就是這個方式。我們會在心里,將一個手機號按3-4-4的方式,或者4-3-4的方式默念,卻不會將它一連串的念出來。
所以說,短時記憶是一個短期的、容量有限的倉庫。也正因為如此,它非常容易被其他活動干擾。
翻開書,馬冬梅。合上書,馬什么梅?翻開書,馬冬梅。合上書,馬冬什么?翻開書,馬冬梅。合上書,什么冬梅?
嗯,就是這樣。
工作記憶
研究者Baddeley在后來的研究過程中發現,被試者們在記憶6個數字的同時,還可以進行其他的推理活動,雖然時間會拉長,但并不妨礙他們記住這些數字。
于是,Baddeley提出,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公共系統,對我們暫時儲存信息、推理或者理解語言有所幫助。
這就是所謂的“工作記憶”。換句話說,工作記憶,就是能夠為我們思考提供支持的、容量有限的暫時性儲存系統。
工作記憶其實更像是一個注意系統,也就是說,它其實不負責處理信息的提取,而只是負責人物所需資源的分配方式。
那么,我們是如何利用工作記憶的呢?答案是語音回路。當我們最初遇到信息的時候,特別是語言方面的信息時,大腦就會自動將它們轉化成聽覺編碼,然后進行加工。
如果你仔細回想一下,自己記錄一個電話號碼,或者記錄某本書上的一句話的時候,一定是現在心里默念一遍的,這就是我們在利用語音回路進行編碼的過程。
可以說,工作記憶是對短時記憶的一種深化,而不是與它對立的另一種記憶。
長時記憶
長時記憶就可愛多了,它是我們通常情況下所說的記憶,也是提高記憶力的主要方向。長時記憶相對永久的,而且容量幾乎無上限,且不容易被干擾。
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回想下我們大腦中那些長時記憶的信息:所有的數學公式、語文課文、地理名稱、小學同學的名字、重要人的生日……
那么,我們大腦的容量到底有多大呢?因為我們一個神經突觸是兩個神經元之間的空隙,神經遞質呢,會通過這個間隙傳遞化學信息。我們的大腦皮層越有10的13次方個神經突出。所以,我們人類記憶基本可以儲存10的13個比特的不同信息。
不得不感嘆一句:海量啊,兄弟!
可以這樣說,信息一旦以長時記憶的形式存儲在我們的大腦中,就幾乎是永久存在了。我們只是想不起,但并不意味著它們不存在。
我們接收的信息,是通過短時記憶以某種方式編碼轉存到長時記憶的。
想象一下我們整理電腦桌面就很好理解了,我們的電腦桌面占據的是容量有限的C盤,在想存更多文件之前,我們首先要先將它清空。于是,在整理的過程中,我們把有些文件通過歸類存進了D盤,把有些文件直接刪掉了。存進D盤的文件,就成為了我們的長時記憶。
我們的記憶是由三個階段組成的,這三個階段也被稱為“記憶3R”:讀取(recording)、存儲(retaining)、提取(retrieval)。
這三個階段是如何體現的呢?如果我用操作電腦來“演示”,就很容易理解了:
當我們在使用電腦的時候,大概就會經歷這幾個過程。如果我們根本沒有輸入信息,電腦就無法讀取。如果我們寫了大半天的文檔,結果咔的斷電了,那么我們就沒有完成存儲這個過程。如果我們明明輸入了信息,并且做了保存,可是在用到某個文檔的時候卻偏偏搜索不到,那么就可能是因為我們對文件的命名方式出了問題,導致電腦無法提取。
搶答開始!你們認為我們記憶所出的問題大多是在哪個階段?答對了,是提取。
和把信息一股腦的扔進大腦相比,提取是更困難的。大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記不清某些事,想不起某個人的名字,不是因為我們真的不記得,而是我們不能將它們提取出來。
比較悲催的消息是,我們不能直接在提取這件事上做出直接的努力,我們能夠做的是通過正確的讀取和有效的存儲方式,間接地讓大腦可以完成信息提取和提取。
好消息是,幾乎所有信息的記憶都建立在記憶的基本原則上,我們掌握了這些原則,就能更快更好的記住信息。
《如何高效記憶》的作者肯尼斯·西格比曾提到過關于記憶的五大原則:
意義
我們所學的內容對我們越有意義,我們就會越容易記住。我們可以利用熟悉感、有韻律的表述、找到規律等原則,讓所學的內容有意義。
組織
我們越有意識的組織內容,提取就變的越容易。比如金字塔原理所運用的以上統下、歸類分組。
聯想
是指將我們想學的東西和已經知道的東西聯系起來,這可以幫我們提取我們存儲在記憶里,但又不能準確說出來的信息。
圖象化
因為圖象比文字更難忘,同時圖象包括語言和視覺記憶兩部分,所以能被提取就多了一倍的可能。
專注
如果缺少了專注,那么就意味著在接收信息的最初,我們的大腦根本沒有啟用讀取過程。換句話說,我們的大腦不是忘了,而是壓根就不知道。
只有我們對自己的記憶有了清晰的了解和認知后,才能夠在“道”的層面,提升自己的記憶力。
事實上,提高記憶力的方法和技巧,都是建立在記憶力的特點和原則上:
方法一:351-351記憶法
艾賓浩斯通過多年的實驗和研究,得到了人類的記憶力曲線。他的研究對象特別神奇,就是他自己。他日復一日地標識,自我測試,記錄結果,隨時準備接受新的刺激……向這位偉大的心理學家致敬。
艾賓浩斯總共用了830個小時,記錄了85000個音節。他通過對復習次數、以往程度等方面的研究,證明了我們記憶的遺忘速度是不規則的,在最開始的階段遺忘得最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逐漸放慢。最后,遺忘停止,沒有被遺忘的記憶就成為了長時記憶。
所以,如果我們在學習之后,可以在遺忘之前對知識進行復習,就能避免遺忘的出現,把知識變成更多的長時記憶,從而終身保留。
舉個例子,當你看完一篇文章后,要盡量在3個小時之內回憶一遍。然后在5小時內、10小時內、3天內、5天內、10天內分別復習一遍。這樣,你對這篇文章的長期記憶就會形成,而且相當深刻。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想不起某個段落,不要立即查看,而是要繼續往下回憶。全部回想過后,再重新回想剛才遺忘的那一部分,這樣記憶才會更牢固。
方法二:首字母或關鍵字記憶法
首字母記憶法可以通過提供線索生成原始信息,這就使我們的記憶內容縮小,記憶提取變得更容易。
我們接觸到的各種思維模型和工具,就經常用到首字母記憶。比如SMART原則,5W1H,GROW模型,PDCA流程……
關鍵字記憶法和首字母記憶法相同,是記住一個詞和一句話的關鍵字,比如我們每天走出家門時的“伸手要錢”,就是在提醒自己要帶好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
方法三、鏈接記憶法
鏈接記憶法,就是找到我們需要記憶的內容和內容之間的鏈接,通過視覺化想象,形成一個記憶鏈條,從而更快地記住大量的內容。
比如我們現在去記憶木頭、醫生、地毯、玫瑰、錘子這5個詞,就可以想象成一個戴著木桶帽子的醫生兩手分別拿著玫瑰和錘子,坐在飛起來的地毯上。通過這樣生動夸張的畫面,我們就記住了全部的詞。
如果需要記憶的詞是按序的,我們就可以用動態視覺鏈條去記憶。一塊木頭滾到了一個醫生腳下,于是他被撞到地毯上,撿起了一朵玫瑰,然后用錘子把它砸爛了。
要注意的是,這些意象彼此之間一定是要有關聯的,最好是夸張的,這樣才會容易記住。比如,用錘子把玫瑰花砸爛,就比把玫瑰花放在錘子旁邊,更容易記住。
方法四、定位記憶法
這種方法起源于西塞羅,大約在公園500年前,希臘詩人西蒙尼蒂斯非常幸運,因為當宴會大廳屋頂塌陷之前的幾分鐘,他被人從宴會餐廳叫了出來,幸免于難。但是,其他賓客都被嚴重地砸傷了,甚至連家人都無法辨認。
于是,西蒙尼蒂斯就通過回憶每個賓客所坐的位置,成功地幫其他人找到了幸存的家人。由此,他創造了最早的記憶術技巧——定位法。
《神探夏洛克》里無所不能的“記憶宮殿”,其實就是一種定位記憶法。
《神探夏洛克》
記得在《最強大腦》中德之戰的時候,王峰和西蒙對決后,西蒙也曾說,自己輸就輸在他的“記憶宮殿”里。
古希臘和羅馬演說家在進行冗長演講時,經常會使用這個方法。他們將要講的內容用視覺形象代表,然后在頭腦中給視覺圖像安排不同的位置。
定位系統是指,先在頭腦中有邏輯的記住熟悉的位置,然后把每一個視覺圖像和位置圖像進行關聯。需要三步:
第一步,要相處一個自己熟悉的地方,大小都可以。當然,能存放的信息越多越好,如果是初學者,那就可以選擇自己的家,因為我們對自己的家是最熟悉的。
第二步,我們需要像一條路,比如從客廳到臥室,從廚房到廁所。這時候,我們負責空間運算的強大的海馬體就開始工作了。
第二步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要想成功記憶,就必須將具體化場景記得清楚。我們可以閉上眼睛多想幾遍,在這個“宮殿”里走幾遍。只有確定地看見了每件東西在哪里,才能進行下一步。
第三步,就是建立關聯,也就是把我們要記住的物品,依次放進這個場景。
舉個例子,你可以先記住家里的位置圖,比如單元門,屋門,鞋柜,沙發,茶幾,然后在頭腦中清晰的按這個路線走一遍。
ok,還是記憶剛才的那幾個詞,木頭,醫生,地毯,玫瑰,錘子。那么,你就可以想象在單元門門口有一塊大木頭,有個醫生正在敲你家屋門,你走進去,看見鞋柜被一塊紅色地毯蓋住了,再往前走,你看到沙發上放著一束玫瑰花,然后你走到茶幾,看到上面放著一個錘子。
如果你要記憶的信息特別多,那么,在第二步記住場景后,還可以增加放置物品這一步。也就是說在每個房間里分別放上物品,比如垃圾桶、煙缸、杯子等等,這些就相當于在每個房間放了多個“文件夾”。
之后,就可以將要記住的信息,放進這些記憶“文件夾”中。
怎么樣,是不是超級記憶術也沒有多么深奧?提高記憶力,是有方法可尋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在記憶力方面天賦異稟的人,多的是通過正確的方法不斷練習的人。
說到底,記憶力是一種能力。能力是什么?能力就是通過不斷的刻意練習可以習得的。那些可以1分鐘記憶一副打亂的撲克,4天記憶一整本大學英語單詞書,3個月通過司法考試認證的人,只比我們多做了三件事:學習正確的方法,并不斷練習,然后頻繁運用。
現在,讓我們回到開篇的那個問題,其實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人之所以會成功,不是因為記憶力的高低,而是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用正確的方法學習,并通過自律不斷地刻意練習的人。同理可證,這樣的人不會僅僅是記憶力好,而是各方面都很優秀。
所以,讓我們開始真正的行動吧。不然,干貨看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V號搜:大腦學習邦(Brainlearning)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