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要等到大考當前才去悔悟,不要等到孩子考試之后再去改變。因為時間總是過去的,在我看來,如此;如果不去做,我的后塵依舊,如此。
——題記
我得承認我是個失敗的家長,所以只存在教訓。雖然從來都是要強,但是在孩子初中生涯我是不盡責的。我覺得我自己的失誤,也放縱了孩子的三年,導致于最后一發不可收拾。成績出來以后孩子情緒低落了很久,我也哭了很久很久,反思自己的失職。
在孩子三年的學習中,我開始不是太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直到初三面臨大考才參與進來,發現孩子在初一初二這兩年的學習中存在很重大的問題。而且我發現身邊很多和我一樣的家長,所以我必須要把這些坑寫出來,希望能提醒和我當初一樣放松警惕的孩子家長。
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特別關心孩子的學習,那我先問一個問題:新初一或者已經在初中的孩子家長,是否都知道初中學科的特點或者各年級的特點呢?
雖然說學業是孩子的事情,但是我覺得父母要是也能有所了解,及時在孩子出現狀況時,做出提醒或者幫助調整,這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你只盯著孩子的成績看,對其他的一切不管不問,一旦不理想就大發雷霆,是找不出真正的問題所在,也幫不到孩子的。
其實,大家也可以看到,初中的學習特點也很明顯:
初中的知識量很大。尤其是在初中前兩年基本上結束了初中三年的課程,更可想到這兩年的學習是多么緊張。
學科內容很深,不再像小學知識一樣,只是點皮毛的東西。而且有些學科知識變得很抽象,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到處都有,尤其是數學和物理相當明顯。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依舊采用初中的時候的學習方法和狀態來應對的話,自然是力不從心的。
綜合系統性強。如果說在初一體現還不明顯,那么到初三就相當明顯。在初三就應該把自己的知識點形成知識網,系統化、有序化,只要考到某一系列知識點,就應該能拿得出來一串東西。
在初中的每一學年,都應該是不一樣的對待方式。因為在各學年知識分布的特點也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個孩子的狀態表現出來也是不盡相同的。
簡單來說,會出現這些情況:
初一,知識點多。很多知識都是剛剛起步,要學習要知道的知識點非常之多,而且這也是剛出小學校門的學生普遍存在的感受。
初一也是適應期,是孩子適應學校,適應老師,適應各種學習環境的時候。在這個階段里,初中表現情況好的孩子在這里也會出現相同的狀況,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優勢。這也就為何很多家長會說,我們家孩子初中成績很好,一到初中就感覺不行,感覺跟不上節奏呢?
初一成績分化不大,最關鍵的是養習慣、打基礎、樹信心。我回想兒子的學習經歷,就是在初一這個階段沒做好,結果問題暴露在初二,拖后腿沒商量。這是初中的第一個坑。
進入初二,這是磨練人的開始。前面說過,初中前兩年要學完初中70%的內容,在初二這個節骨點上,學習壓力依舊很大,再加上進入初中各學科課程的漸進期,也就是說后半部分。知識難度依舊不像剛進入初中那個時候,初二知識的重點難點就相當多的。
更何況,在初一學習方法和環境磨合期過后,真正磨合的怎么樣,本年度就要開始體現出來。
再加上進入初二之后,很多孩子表現出學習上的冷淡和松懈,也就是說進入疲倦期。在學科知識重,重難點多的情況下,只要有輕微的松懈,那掉隊可不是平常的節奏。
初二的孩子就要開始進行兩極分化,學習成績優秀的,會堅持著優秀,對知識點把握快,對老師講解理解快的同學,此時就要彰顯優勢。
我初中踩的第二個坑就是,我的兒子本來學習成績不夠好,我又錯過了初二這個給孩子彌補的最好機會,結果不論孩子怎么努力,下滑、下滑、再下滑,現在想來真是無比痛心。
都說初二是個坡,能不能爬上去就在這一年。在這一年,很多人是思想先松懈了,在論壇上從父母的關注度和QQ群初二家長的活躍度都可以看出來,在剛進入初中的時候,父母都很活躍,然后開始沉默下去,到第三年初三進行時,突然就都活躍起來,都學習起來。
孩子的學習是一個連貫的過程,你這樣抓-放-抓,一看就是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關心和了解,直到出現問題了才上心,甚至指責孩子,這時候孩子不跟你鬧才怪,早干什么去了呢?
初三是考學生,考家長的一年。初三考點多,大家也都是奔著最后的大考而去,目的是相當的明確。第三個坑就是,我們當時完全沒有知識體系的概念。
前面說過,初三要把自己的知識形成知識網,此時還沒有形成系統知識網的話,那就有點可怕。初三的考試都是全面考察三年的內容,一考試就漏洞百出,孩子備考的心態不受打擊是假的。
還記得初三的時候,我和孩子媽媽熬了幾夜給孩子整理筆記和錯題,進行分類和歸納,這才幫孩子縷清楚知識體系,考試的時候不至于發蒙。但是我希望各位家長不要拖到那個時候,越早解決知識點體系問題,孩子越早解脫。
這樣看來,初中三年各有自己的任務,每一年都很重要。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訓,對這三年的挑戰做到心里有數。
有很多媽媽在孩子進入初中之后,選擇了全職,來照顧孩子起居生活。這種選擇很多人覺得是不必要的,我覺得根據自己家庭來做選擇。
在我看來,只要你能做到陪伴,其實全職否,并不重要,因為陪伴不是讓你分分秒秒死盯著,那樣誰都會反感的。
而且,真正的陪伴不是陪著生活,應該是陪伴學習。生活的東西誰都能做到,但是這些方面的促進卻是其他人所做不了的。如果遇著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師,那么更加的體現父母的重要性。
這里要推薦一下大海1對1,是我覺得市面上比較好的在線1對1學習。作為學而思兄弟品牌,大海在深刻了解國內中學生學習上三大問題——沒興趣,沒方法,不堅持的基礎上,從“好老師,好方法,好習慣”三個方面來幫助孩子的學習。
1好老師,激發孩子的學習意愿
大海1對1的老師出身好學校,懂學習,知道怎么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有豐學習經驗,是孩子最好的導師和榜樣。
2好方法,優化孩子的學習效果
每個孩子都會有一位專屬老師+一位專業學習顧問,學習內容量身定制,學習方法親自傳授,更適合孩子。
3好習慣,決定未來六年
很多孩子也吃虧在這上面,做事拖拉,不細心,一知半解就放棄,直接影響這最后的成果。
另外,大海1對1的老師在課堂上,會帶著孩子一起完成“動筆做題-完善筆記-知識點復述”這三步,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將知識點都搞懂、學通、消化。
日積月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養成,好的結果也順理成章。
大海1對1,讓家長放心:
· 學習診斷,讓知識漏洞一目了然
· 學而思十余年教研,上課內容量身定制
· 時間靈活,隨時預約,在家想上就上
(某同學的學習診斷)
孩子的時間是最寶貴的,選擇合適的機構最重要。您可以放心讓孩子在大海學習,如有任何不滿意,可以為孩子調換老師,而且前6課時可以免費退,中途隨時退費,全面打消家長的后顧之憂。
在費用問題上,大家都知道1對1稍微會貴一點,但家長最后收獲的是省事和放心。大海1對1的老師不但會幫助孩子查缺補漏,等學習結束后,你會發現孩子的學習習慣也會比以前有大大的進步。換個角度想,如果只看價格不看效果,如果孩子學不出來,那不是更浪費嗎?
所以家長眼光要放長遠。現在花在孩子身上的這點錢是小錢,如果孩子一直卡在現在這種狀態,那以后要花的錢可比這多多了。
我一直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只潛力股,剛開始的小毛病不可怕。當孩子在1對1老師的帶領下,真正學懂,把內容學通,體現在最后的成果上,他會發自內心的愛上學習,重視學習。到時候,再也不用家長拼命催,他也能主動完成自己的學業,交出一份漂亮的學習效果。
最后我想說,如果你的孩子初中了,各位家長一定要申請一次大海1對1的免費試聽課,讓孩子體驗一次專業的學習指導,多少孩子能夠因此“開竅”,重樹學習的信心,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這是對孩子負責!
在大海1對1,老師會陪孩子找對學習方法,因為在孩子學習停滯不前的時候,方法確實比努力重要。我們與其擔心,不如行動,大海1對1讓孩子在家就能跟優秀的老師學習。恰好現在有0元試聽課程,反正免費,不妨給孩子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