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我自己不太懂英語,沒有辦法輔導自己孩子學英語啊!
但我們會發現,很多優秀的孩子的父母是農民,他們做對了什么,才讓自己的孩子變非常優秀!
沒有天生優秀的孩子,只有家庭教育成功的孩子,這個道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父母認可!
什么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最長久的老師,也是影響最大的老師,父母老師最應該注意的是什么?
“陪伴、閱讀、習慣”是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朱永新給出的答案。
習慣太重要了: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
事實表明,習慣左右了成敗,習慣改變人的一生。一句話,成也習慣,敗也習慣。
孩子學會學習,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現在的一些家長非常看重學習成績,千方百計地培養孩子的外語、美術、音樂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視習慣的培養,這恐怕是我們現在一些家長最大的誤區。
但習慣怎樣培養呢?
一般說來,習慣可以在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中形成,也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中形成。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在有意識的訓練中來形成,不允許也不可能在無意識中自發地形成,這是學習習慣與一般習慣的根本區別。因為,相對于其它習慣而言,不良學習習慣形成以后,要改變它將是十分困難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陪伴為什么重要,因為陪伴才能養成好習慣!
千萬不要把學習習慣當成孩子的事,這個是父母的事!
父母陪伴的最重要作用就是養成好的習慣,父母可以不教孩子任何知識,教孩子知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過父母的陪伴養成了孩子的好習慣,這是父母最大的事!
把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真正當成自己的事,當成與孩子共同的事,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與孩子一起成長,以平等的關系、共同去培養良好習慣,絕不能當“局外人”。
對孩子一生影響最大的好習慣是什么?
是閱讀的習慣!
事實上,對中小學尤其是小學生而言,“大量閱讀”可不是一件課余里錦上添花的事兒,而是實打實的學習需求!
中小學階段學習能力的發展,這種看似復雜的學習能力,卻可以通過一種能力的發展培養去習得,這種能力就是“閱讀能力”。
總的來說,閱讀能力,需要兩種條件才能發展起來:
第一是持續性和連貫性,即閱讀習慣的培養:要每天固定有閱讀時間,而不可以喜歡就讀,不喜歡就不讀了,這樣不會有好習慣的養成;
第二是閱讀量的累計,一般而言,一二年級孩子每年閱讀量不能低于100萬字(正常是100-200萬字之間),二三年級每年不能低于200萬字(正常是200-300萬字之間),四五六年級每年不能低于300萬字的閱讀量(正常是300-500萬字之間,有的閱讀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達到1000萬字以上)。
看看閱讀有多重要!要知道,不論男孩女孩,不論窮養富養,對孩子的書架,請一定舍得投資。
小學欠下的閱讀賬,早晚會暴露!
事實上,小學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因為孩子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里去了,自然就沒有時間大量讀書,而這如同丟了西瓜撿芝麻。
這樣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滿分,對孩子的未來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因此,小學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從容一些,不要追求分數的高低。做父母的為了孩子的長久發展和未來更大的成長力量,請不要過分在意孩子小學階段的成績,而應該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能力培養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讓孩子受益終生。
iEng讓不太懂英語的父母也能帶出英語“神童”:因為已經有外教伴讀了,并且通過孩子聽讀時間和量的統計,孩子也不能通過“做假”的方式來欺騙父母,父母要做的就是陪伴,不斷鼓勵孩子堅持下去;就是監督,不能喜歡讀就讀,不喜歡讀就不讀,好習慣必須通過有意識的訓練來養成。
最后,當孩子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孩子不僅僅是學會了英語,而是收獲了一個終生有益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