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19控制你的大腦
無論是誰,都曾經因為自己的各種沖動做出過令以后的自己后悔不已的決定。即便有些人因為那所謂的面子嘴上不說,可肯定在心里真真切切,而又多多少少有些后悔的。只不過是因為覆水難收,難以挽回,所以不得不放下罷了。
可現實是絕大多數人,從來沒有反思過這是為什么?所以不知道什么時候又會,或者說肯定會再次做出愚蠢的決定,比如很多人就是控制不了自己要對身邊的親人發火,過后再次懊惱不已,在人生的路上如此循環往復,終究不得要領。
其實這事兒歸根結底還是要從了解我們的大腦說起。或許換個角度可以看的更清楚:你看你的手是屬于你的手,手無論做什么都是聽你指揮,喂你吃飯,提東西,拿手機,抱男/女朋友等等,為你服務,各種任勞任怨。
如果是這樣理解的話,你的大腦也應該是你屬于你的大腦,你應該控制它,讓它為你服務;而不應該讓它來控制你,你看是這樣嗎?可在于說,絕大多數人一生都被自己的大腦所控制。甚至在那一瞬間做出種種沖動的決定-或者是對親人大喊大叫,亦或者因為某人的一句話而大打出手等等,而最終卻要你來承受結果。以致于過后悔恨難當。
其實人們早就認識到,人類的大腦里有不止一個自我。現代腦科學在大腦方面的研究更是證實了這一點,人類的大腦進化出了三層結構,從內往外分別是鱷魚大腦,猴子大腦,和理智大腦。
最里面的鱷魚大腦在爬行時代就已經進化出了,它用于指導人類的各種應急反應。
而中間那層猴子大腦,用來生產各種各樣的情緒,包括最基本的恐懼和興奮,等等,這種恐懼讓人類遇到危險的時候快速地逃離,而遇到獵物的時候要保持興奮,從而更好的協調身體,以便抓住獵物。
人類不同與其他動物,發展出了獨一無二的理智大腦,也就是所謂的大腦額葉區。不夸張的講,人類的一切文明都是建立在大腦額葉之上的。
可能每個人都曾經有過大腦一片空白的時候,那是因為腦細胞的活躍需要大量的血糖和養分。
而人類的生理結構心臟和肺的位置決定了血液先送達到最里面的鱷魚大腦和猴子大腦。最后才能到達理智大腦。
可是當人類受到驚嚇,就會刺激鱷魚大腦引發猴子大腦活動產生情緒,鱷魚大腦和猴子大腦的活動就需要消耗大量養分,就沒有能量供給大腦額葉,那所謂的理智大腦就處于休眠的狀態,人也就失去了理智。而那些所謂的理智的人只不過是大腦額葉發達而已。
。
兩千多年前,蘇格拉底和費德羅就有討論過,柏拉圖為此做了記錄。他們甚至畫了一幅圖來幫助理解我們的大腦。
大腦就好像由一個騎士駕著一黑一白兩匹馬拉著的戰車。黑馬就相當于最里面的鱷魚大腦,白馬就好像我們的情緒大腦,而那騎士就好像我們的理智大腦。剛開始的時候象征著鱷魚大腦的黑馬很強大,而那騎士就好像一個娃娃一樣弱小,不能很好的駕駛戰車,所以那戰車就團團轉。
而要控制我們的大腦就是要知道說,對于黑馬和白馬需要慢慢調教,沒辦法一蹴而就。
我們還要通過對騎士不斷的訓練,讓它慢慢變大、變強,從而能更好地控制我們的戰車,不讓他撒潑打渾。
在有了這樣的認識以后,想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就可以更好的學習啊,認識脾氣啊這些都有很大的幫助。
其實學習就是經過大量重復的練習,通過理智大腦,在教會給最里面的兩層大腦從而將那技能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就比如開車,我們很容易通過閱讀就讓外面的理智大腦學會,可是理智大腦學會沒有用啊。必須通過大量的練習,讓最里面的兩層大腦學會,最終,那剎車,那油門都成了身體的一部分,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
再回來說沖動,以后碰到那些容易生氣的人就知道這種人是被他自己最里面的大腦所控制即所謂失去理解的沒“腦子”的人,這樣理解就不會那么容易生氣了。
而一旦自己要開始生氣的時候,就要動用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告訴自己,一旦生氣,就會被情緒所左右,自己就會沒有理智去思考如何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剛開始可能不容易做到,但你成功過那么兩次就知道越來越容易了。你就會知道那感覺有多好。
這就是你控制你的大腦,而不是你的大腦控制你!
觀瀾死磕自己的第(159-365)天
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