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抑郁癥切忌諱疾忌醫;10%以上抑郁癥患者或死于自殺,治療需及早徹底
長沙晚報記者 詹春華
指導專家 李凌江,中南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教授、一級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后任主委
今天是4月1日。2003年的今天,當年46歲的張國榮以跳樓自殺的方式,讓“抑郁癥”這種當時并不廣為人知的病癥變得家喻戶曉;前不久,18歲的史學天才高三學生林嘉文因抑郁癥自殺,再次讓這種病癥處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昨日,中南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教授、一級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李凌江表示,有10%~15%的抑郁癥患者最終可能死于自殺。而在我國自殺和自殺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癥患者占50%~70%。抑郁癥的識別率低、治療率低以及治療中斷或不徹底等問題長期存在。
抑郁癥已成世界第四大疾病,但諱疾忌醫者多
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目前抑郁癥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將成為僅次于冠心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根據一項流行病學調查估算,中國抑郁焦慮患者已達9000萬人,并呈逐年上升的態勢。
李凌江指出,盡管抑郁癥已成為一定程度上的“社會病”,但大多數人對其認知不足,縱使患上這種疾病也不愿意承認,認為是種恥辱,多采取心理抵觸和回避的態度,導致了我國抑郁癥就醫率不足10% 。由于未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抑郁癥給很多患者的健康、生活、工作帶來嚴重影響,這與高發病率形成強烈反差。
他同時表示,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長期處于這樣的一種狀態中無法自拔,而又諱疾忌醫。
及早徹底治療抑郁癥,治愈率相當高
李凌江說:“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抑郁癥’一直是和‘不正常’掛鉤的貶義詞,很多患者認為得上這個病很可怕。也有人認為抑郁癥是‘不快樂’情緒的積累,對其聽之任之。但是,也有不少抑郁癥患者勇敢、坦誠地面對這個疾病,最終走了出來,治好了。這樣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
他提醒,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是可以治療的,而且多數可以治好。如果一味回避,不敢面對、求治,反而會導致疾病拖延,患者覺得治療無望,無助感很強,沒有希望,甚至會出現自殺的情況。
“其實,只要及早發現、及時治療,抑郁癥的治療效果并不差,藥物治療+物理療法+心理療法,治愈率相當高。因此,積極就診、尋求規范治療非常重要。”李凌江說。
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癥一般取得一次性治療效果并不難,但易復發。如果抑郁癥患者沒有按要求進行足量、足療程規范治療,導致病情反復,伴隨睡眠困擾、疲乏等殘留癥狀持續存在,可能轉為長期難治愈的抑郁癥。因此,在治療期間,抑郁癥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指導和建議,即使在首次抑郁癥發作治愈后,應維持用藥至少6個月,選擇去除抑郁癥狀更干凈的藥品。“治療期間病人不能剛服藥覺得沒作用或者覺得癥狀緩解了就擅自停藥。如果在急性期的治療維持不下來,就更容易復發,對于控制病情和再次服藥就更困難。”李凌江強調。
若有以下癥狀,高度警惕抑郁癥
與高發病癥形成鮮明反差的是,60%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上了抑郁癥,因此掌握抑郁癥發作的“蛛絲馬跡”非常關鍵。李凌江指出,如果以下癥狀有一半符合,請馬上去看精神科醫生。
1.情感低落
●經常心煩,耐心變得很差,因為一點兒小事就很急躁,且持續兩周以上。
●雖然一天下來什么也沒干,但卻經常感到很累,嚴重時甚至無法下地活動,且持續兩周以上。
●覺得自己活得沒有價值,整天陷入內疚和自責里,事事缺乏自信,無論發生什么都覺得是自己的錯,甚至有“我連累了所有人,就不該活在這世界上”的強烈念頭,且持續兩周以上。
2. 思維遲緩
●思維、說話、行動等各方面變得遲緩,整個人變得木訥遲鈍,且持續兩周以上。
●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出現讀寫障礙,盯著書頁看半天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拿著筆或對著電腦半天寫不出一行字,且持續兩周以上。
3. 意志活動減退
●對吃飯、性生活等最基本欲望喪失興趣,對所有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都沒有興趣,甚至不愿意洗臉刷牙、洗澡理發,且持續兩周以上。
●很想傷害自己,有自殘自傷的行為,而且不覺得疼和難受,嚴重時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且持續兩周以上。
4. 軀體癥狀
●有嚴重的睡眠障礙,要么入睡很困難,要么半夜兩三時就醒了,要么就是干脆整夜沒辦法入睡,且持續兩周以上。
●身體突然明顯消瘦或體重明顯增加,且持續兩周以上。
李凌江同時指出,抑郁癥還可有一些軀體癥狀,最常見的是軀體各部位的慢性疼痛,尤其是軀干、四肢部位,如頸肩背的疼痛,另外還有呼吸困難、出汗、乏力、胃部不適、心悸、解尿次數多等癥狀發生,經內科、外科、婦科、內分泌專科等反復診治,結果卻都是正常,并且也沒有發現軀體疾病,這時應盡快去心理科或精神科醫生那里做規范治療。
健康吧主:詹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