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尹建莉工作室正式開設一線教師正君老師專欄的第二期,歡迎大家關注、閱讀。嘮叨的背后是焦慮,焦慮的背后是對生命的怨恨,這個怨恨來自我們的童年,來自我們的父母對于我們那時候的不接納。
正君老師你好,我家孩子剛上一年級,她總喜歡去找同學的缺點,拿他人的缺點和自己的優點做比較,在上幼兒園的時間我就發現了,給她糾正了也不管用,她這樣的行為是不是不太好呀?我們大人在孩子面前也沒有說過他人的缺點,我們也沒有經常批評孩子,反而表揚要多,只是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慢,每次都是大人催著,在她面前也說過她做什么都慢,讓她快點,不知道和這個有沒有關系?我會寫一篇關于孩子拖拉問題的文章,恰好可以解答孩子“慢”的問題哦。很多時候想克制自己不在孩子面前說她的拖拉、慢之類的話,可每次還是忍不住就說了,大人的改變好像真的很難但又不得不去改變自己。嘮叨的背后是焦慮,焦慮的背后是對生命的怨恨,這個怨恨來自我們的童年,來自我們的父母對于我們那時候的不接納。
我們不必害怕自己心中隱藏的怨恨,該發泄時,還得發泄。
每次孩子回家講他人的缺點,我都會教育她要多去發現他人的優點,多學習他人的優點來改正自己的缺點,不知道我這樣教育她對嗎?我要怎么做才可以改掉她這個習慣呀?表揚孩子的時候要注意說話方式,實事求是、就事論事地說出大人心中的感受就行了。
孩子做了某件事,家長可以實事求是地評論一下這件事的特點,比如哪個方面做得比較突出,或者嘗試猜猜孩子為什么要做這件事,說出孩子的想法,孩子會覺得你很理解他,然后家長可以說說自己心里的想法,說說這件事給孩子、給自己帶來了哪些好處,然后可以表示對孩子的感謝,切忌空泛地表揚孩子。
空泛地表揚孩子,孩子敏銳地感覺到自己是不被大人信任的,他覺得大人的表揚是有目的的,面對這樣的表揚,他會有心理壓力,會產生對自己的不信任,而喜歡說別人的缺點,就是自卑的表現。
孩子向我們講別人的缺點,我們可以這樣對待,我們可以這樣傾聽:“哦……你覺得他有這個缺點……嗯……哦……你覺得這個是你的優點……哦……這樣……嗯嗯……”
耐心等孩子說夠了,你還可以繼續問:“還有嗎?還有沒有呢?再想想?”孩子也許就會開始說別人的優點了。
如果覺得文章有價值
請轉發到朋友圈、微信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