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學琴中的興趣障礙現(xiàn)象是一個永久性的話題!不恰當?shù)囊龑c教育往往給兒童造成心理傷害,這該如何是好?
文:琴行經(jīng)營報
兒童學琴中的興趣障礙現(xiàn)象是一個永久性的話題!
我們要求兒童在美育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不能采取違背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強迫手段,扼殺兒童的天性。
不恰當?shù)囊龑c教育往往給兒童造成心理傷害,與我們啟迪智力、陶冶情操、培養(yǎng)人才的教育原則相違背。
今天本編就兒童學琴中產(chǎn)生興趣障礙的各個方面,在和一些老師討論之后,進行淺要闡述,供各位參考。
沒有啟蒙,剩下的就別談了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在兒童學琴的問題上,這句話更能體現(xiàn)出它的價值。
例如目前國內(nèi)學琴的孩子普遍年齡是在4到5歲左右的兒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快,這時期在大腦中形成的印象往往終生不忘。
當孩子纏著父母要這要那、問這問那的時候,讓他觀看別的孩子彈琴,孩子就會要求彈琴,進而要求家長買琴,此時家長不要急于答應。讓這樣的過程重復幾次,直到孩子哭鬧著要買琴,并做出認真練琴的承諾,這時可以考慮買琴,同時可讓老師檢查孩子的素質(zhì)。
如此,完成了孩子在心理上的準備之后,再帶孩子一起上琴行,讓孩子親身體會實現(xiàn)要求的滿足感,這便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啟蒙時期如果不能正確引導,甚至不經(jīng)孩子同意就買來鋼琴,孩子首先會因對這個“大玩具”感到好奇而主動接觸,但玩兩天就失去了新鮮感(這是孩子玩玩具的規(guī)律)。進入正規(guī)學習后,積極性往往很難調(diào)動起來,厭煩情緒一旦產(chǎn)生,將對以后的學習造成不良的、深遠的影響。
根據(jù)兒童心理學觀點結合一些老師的教學實踐,本編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規(guī)律:如果開頭孩子能夠非常喜歡鋼琴,則這種興趣幾乎一生不減。如果開始就沒有興趣,以后也很難調(diào)動起來。
如果說興趣是最重要的,那么家長的作用就排第二
在兒童學琴過程中,家長的輔導起著重要的作用。
從事各行各業(yè)的家長,文化水平層次不同、性格各異,兒童學琴興趣障礙的原因大多在于此。過于溺愛、過于嚴厲、或由于工作繁忙對孩子練琴不聞不問,都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為此,向家長提出3個任務:
1.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
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主張父母先學琴,在家庭營造一個學習音樂的氣氛,能做到這一點是很好的。
如果家長過于忙碌,至少也要拿出一部分時間和精力隨同上課、領會要領并進行家庭輔導。家長要注意收集有關信息、資料,及時與孩子進行交流;對孩子取得的進步給予鼓勵、肯定;鼓勵孩子踴躍參加與自己水平相當?shù)谋荣悺⒀莩龅然顒樱龠M良好的學習氣氛的形成。
2.制訂周密、切實可行的練琴計劃。
兒童在學校的學習有著很強的計劃性,在家也應該有一個周密的、定時練琴的計劃。這個計劃的制定應根據(jù)自己孩子的特點并隨著年齡增長有所變化。
如5歲的孩子每次注意力集中時間約在15-30分鐘左右,每次練琴不要超過這個時間。年齡大的孩子可適當增加,一般每次在一個小時以內(nèi)為宜。
當然我們也可以把孩子的其他愛好與練琴有機地穿插起來,如唱歌、跳舞、繪畫等。
每天要有計劃,每周、每月也要有計劃。
總之,計劃的制訂應本著全面發(fā)展、提高效率的原則認真設計。
3.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整潔美觀的學習環(huán)境。
孩子練琴應有專門房間,為的是與其他嘈雜環(huán)境隔開。琴房要保持整齊、干凈、光線充足,這樣,孩子容易靜下心來投入到練琴中去。
還要一個“聰明”的教師
聰明這個次加了一個引號,說明這里并不說指智商,而是情商。畢竟跟幼童交流和成人溝通是有著很大的差異的。
除一般教學常規(guī)外,教師還要了解兒童心理學,善于用兒童語言與兒童交流。在知識、技能的學習中,要隨時留意學生的反應。一旦發(fā)現(xiàn)有厭煩情緒要及時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進行調(diào)整。對不同的學生要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作業(yè)量不要太大,難度要適中。
教師不僅對學生上課,還要與家長就學生練琴情況交換意見,隨時了解有關情況,指導家庭輔導,真正起到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老師與學生也有一個“對路”問題。如比較嚴厲的教師不宜教性格脆弱、內(nèi)向的學生,有的教師不善于教年齡太小的學生等。老師之間針對學生進行一些調(diào)整也很有必要。
不過相比于前幾條來說,教師這一點只要找對琴行,解決起來都不算麻煩。
最不能忽視的因素
學生是教育的最終受體,是教育成功與否的內(nèi)因。
本編認為,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了對知識的情感體驗,即在學鋼琴的同時,學生對鋼琴是喜歡還是討厭這個信息也同時注入大腦。
因此,學生學琴興趣障礙的原因不在學生主觀本身。也就是說,責備孩子是錯誤的,家長要多從自身找原因。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校的學習仍然是主要任務,要在全面發(fā)展的前提下適當進行業(yè)余技能的學習,有的孩子擅長的不是音樂,就要善于培養(yǎng)其他方面的素質(zhì)。
剩下的就是樂器本身了
樂器是兒童學琴最重要的物質(zhì)基礎。
不管是哪一類樂器,如果長時間不調(diào)律,音準都會有很大的誤差,這一點不僅會影響孩子練琴的興趣,時間久了還會對聽力造成損害。
以鋼琴為例,一般每半年調(diào)律至少1次為宜,如果練琴的頻率比較大,甚至建議每三個月1次,對破損的琴應及時維修或淘汰更新。
如果以上方面都實施得當,還是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原因很可能是孩子具有調(diào)皮、學琴年齡稍小等原因。
對這些孩子可采取一些有效的、嚴厲的措施。但要注意:首先調(diào)查、弄清孩子不練琴的根本原因。其次,家長與老師保持協(xié)調(diào)一致并與學生隨時溝通。家長可在老師的指導和配合下,采取一些措施督促孩子練琴。措施的實行要事先告知學生。時間最好放在寒暑假,避開學校緊張的學習時間。
注意了以上幾點,往往在短時期內(nèi)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贊揚。當孩子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高興時,另一個良好的開端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