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談到了親子關系對孩子發(fā)展的影響,這次我們來探討同伴關系。
當孩子不再相信父母,而自己對依戀的需求又沒有消失,就會尋找其他的依戀關系。他們不再把父母、老師或其他成年人視為導師或榜樣,而是轉向并不具備教養(yǎng)能力的群體——同伴。這種在父母角色缺位的情況下卻越來越親密的同伴關系,是最具破壞力的。
在廣西心理援助熱線的青少年來電者中,有一個令人震驚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絕大多數(shù)孩子自殘自殺并不是因為父母,而是受不了同伴對待自己的方式而感到抑郁焦慮。他們碰到的問題大多是這樣:“我只有他一個朋友,可是他卻有很多朋友,當他和其他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我感覺到被拋棄被忽略。”“我那么信任他,把自己的秘密都告訴他,可是他卻告訴了別人,現(xiàn)在很多人都知道了我的事,我感到被背叛,我不知道要怎么活下去。”……
同伴關系是如何影響孩子成長的呢?當親子關系疏離,孩子不再向任何成年人溝通取經(jīng),而為了讓得到同伴的認可和喜歡,就開始從這些不成熟的同齡人那里“接受教育”,壓抑委屈自己討好同伴,努力讓自己的言行符合同伴群體的期待而避免被冷落被孤立被攻擊,在這樣不安全的關系里時常感到焦慮不安,同伴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受影響,并且自己都不成熟的同齡人又如何教導出成熟的孩子。一個孩子是無法無條件接納另一個孩子的。一旦孩子與同伴在彼此的“教育”中長大,會更不愿聽從父母的教養(yǎng),變成管不住、教不會、長不大的孩子。這種現(xiàn)象稱為“同伴導向”,它會削弱父母的權威,讓父母不得不依靠各種手冊、專家建議等來教養(yǎng)孩子。
那所有的同伴關系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當孩子到了一定時期,尤其是青春期,喜歡跟同伴親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這并不代表著父母就要退居二線,給同伴讓位。在孩子未成年前,都需要父母的引導,在良好的親子互動中由父母主導的同伴關系是有利于孩子成長的。,在這樣的同伴人際交往中,才會感到安全,也更有利于同伴關系的良性發(fā)展,讓孩子感受到滿足感、歸屬感。孩子能生活在以成熟成年人為導向的氛圍中,成年人發(fā)揮主導作用,孩子間相互依賴,不僅不會讓他們迷失方向,更不會拒絕父母的引導,這樣發(fā)展的同伴關系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積極影響的。
親子感情被同伴感情取代,同伴成為主導,導致孩子在成長中的問題頻發(fā),這從另一個角度提示我們,親子關系才是最重要的。但威脅親子關系的不是同伴關系,而是本已脆弱不堪的親子關系在遇到同伴關系時被取代被忽略。
親子關系中的父母盡管并不完美,但如果沒有父母,對很多孩子而言意味著災難和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