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眼睛的問題,總是從肝、心、脾、肺、腎五臟,或是和五臟配合的六腑來看,從五臟六腑和十二經絡的寒熱虛實來看。眼睛我們一般認為跟肝經和腎經這兩個經絡最為密切,當然跟心經也有關系,但是最重要的肝和腎。大部分眼睛有老花狀況的人,多半都是腎虛或是腎水比較虛;年輕一點的人多半都是肝火比較旺。 眼睛是健康的視窗 古時候中醫看的科目分成十三科,其中有一科就是眼科。眼科可以說是非常專業,所以在過去特別有幾個例如《醫宗金鑒》里頭有〈眼科心法〉,另外還有一本書是《瀛海經維》。 中醫師學習一般都是內科,像是婦人內科、小兒內科等,但是在眼科方面就特別分出來,特別有專屬的一科叫眼科,是十三科中的一科。 眼睛酸、澀的問題,在中醫來看大部分都是由于疲勞、太累了,還包括睡眠太少、長時間看書、看電腦、看電視等等,這類過度專注的疲勞所造成。另外還有一種除了疲勞以外,有火、熱在我們身體里產生一種或許不能說是疲勞,應該說是該休息的時候不休息,太晚睡覺,也許過了子時、丑時還不睡,子時就是晚上11點到凌晨1點,這么晚了還不睡就會產生虛火,虛火一上來到了眼睛就是所謂的肝火、肝虛火。
五輪學說最早源于《內經》
是對眼與臟腑之間關系的論述。
《靈樞·大惑論》曰:
“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
筋之精為黑眼,
血之精為絡,
其窠氣之精為白眼,
肌肉之精為約束”。
后世醫家據此發展為五輪學說,
以眼部不同部位的形色變化診察臟腑的病變。
而五輪具體指:
瞳仁屬腎,稱為水輪;
黑睛屬肝,稱為風輪;
兩眥血絡屬心,稱為血輪;
白睛屬肺,稱為氣輪;
眼瞼屬脾,稱為肉輪。
現在我們就來詳細聊聊怎么通過這五輪
來診斷健康狀況吧。
一、肉輪(即上下眼瞼)
上下眼瞼屬脾,因脾主肌肉,故稱眼瞼為肉輪。
脾胃消化吸收運化功能正常,則眼瞼豐潤而有光澤。
反之,
眼瞼下垂無力,多中氣不足(現稱重癥肌無力)
目乏,多脾虛夾風
眼瞼浮腫,多脾虛夾濕
眼瞼紅腫硬,多脾胃積熱。
二,氣輪(即白睛部分,包括球結膜與鞏膜)
白睛部分屬肺,因肺屬氣,故稱氣輪。
肺氣充沛調順,邪不易入,則白睛色白而潤澤。
反之,如果結膜充血,多為熱邪犯肺;
水腫,多為風邪犯肺;
眼分泌物深黃而干結,為肺實熱;
淡黃而稀薄,為肺有虛熱。
三,血輪(即內眥)
內眥屬心,因心主血,故稱血輪。
血脈流暢則內眥的血管紅活而有光彩。
反之,內眥部充血、刺痛,多心火上炎;
內眥部紅腫流膿,多心火熾盛,兼有瘀滯。
四、風輪(即黑睛部分)
黑睛部分(包括角膜、房水、前葡萄膜)屬肝。因肝主風,故稱風輪。
肝氣和順,肝陰充足,則黑睛色青而有光澤。
反之,肝木反侮肺金,則屬肺的氣輪出現癥狀
角膜發黃,有新生血管粗大者,多火郁于肝,或氣滯血瘀;細小者多肝陰不足。
五、水輪(即瞳孔)
瞳孔屬腎,因腎屬水,故稱水輪。
腎陰盛陽充沛則瞳孔色黑有神,對光反射明顯。
是的,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減弱,
則反映腎臟功能受限(小編提醒:當然還有可能是其他疾病)。
會了眼診,你一不小心可能成神醫了喲,快給家人測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