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于非行經期而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淋漓不止者,稱“崩漏”。崩則來勢急,出血量多;漏則來勢較緩,淋漓不凈;兩者常可互相轉化。崩漏之主要機制為臟腑氣血功能失調,沖任失固所致。治療崩漏則按照“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根據病程新久,證型虛實等分別采取塞流、澄源、復舊三法。
宋●陳素庵論血崩謂:“婦人血崩, 當辨虛實。實者,清熱涼血,兼補血藥。虛者,升陽補陰,兼涼血藥。宜服黑蒲黃散。”論經水淋漓不止謂:“婦人經行,多則六七日,少則四五日,血海自凈。若遲至半月或一月,尚淋漓不止,非沖任內虛,氣不能攝血,即風冷外感,使血滯經絡,故點滴不已,久則成經漏,為虛勞、血淋等癥。” 清●傅青主論血崩分為7種,認為:“血崩昏暗必須于補陰之中,行止崩之法,方用固本止崩湯”;“ 年老血崩.....方用加減當歸補血湯”;“少婦 血崩....治法自當以補氣為主,而少佐以補血之品斯為得之,方用固氣湯';“交感血....用引精止血湯”;“ 郁結血......用平肝開郁止血湯”;“閃跌血崩...用逐瘀止血湯”;“血海太熱血....用清海丸”。余治崩漏,按塞流、澄源、復舊三法循序而進,但重點在塞流之必須顯效。蓋崩證措施不力出血多致虛脫。至于澄源、復舊,則在血止以后之審證求因與調理善后而已,與其他病證之處理原則近似。治崩之基本方常以黑蒲黃散(炒黑蒲黃、炒阿膠、當歸、川芎、炒白芍、炒生地、丹皮、炒黑荊芥、炒黑地榆、醋炒香附、棕櫚炭、血余炭)為主塞流,再辨證寒、熱、虛、實酌情加減,效果明顯,本方有止血補血之功。徐靈胎所謂:“崩漏必用補血大劑,而兼黑色之藥,大概輕劑不能中病。”此說甚合余意,驗之臨床,實屬可信。余治崩漏證之愈后復作,或經人工流產后月經量多,其勢如崩,或淋漓不已者,常用補益奇經為法,每有顯著之防治效果。月經過多,經期過長,淋漓不斷,其病雖不盡同于崩漏,然其治方則多可通用。清●吳瑭之通補奇經丸(當歸、鹿茸、潼蒺藜、小茴香、黨參、杜仲、茯苓、鹿角膠、龜板、紫石英、枸杞子、補骨脂)平時據證情辨證加減,頗有效用,亦為止血以后之澄源、復舊措施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