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烏,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的干燥塊根。秋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干燥。草烏對中風和癱瘓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在治療時可以選擇草烏和五靈脂,把它們加工成粉末,然后制成丸狀,用薄荷酒送服,藥丸的大小如子彈般,每天食用一個就可以,生品內服宜慎;孕婦禁用;不宜與半夏、瓜蔞、瓜蔞子、瓜蔞皮、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平貝母、伊貝母、湖北貝母、白蘞、白及同用。
草烏的止痛功效比較低出色,特別是對人類的偏頭痛和神經性疼痛治療效果明顯,在治療時最好能把草烏與蒼術和生姜、連須等中藥材搭配在一起使用,止痛效果會更加出色,草烏的相關配伍,用于治寒濕瘀血留滯經絡,肢體筋脈攣痛,關節屈伸不利:與川烏、地龍、乳香等同用,常作為麻醉止痛藥,多以生品與生川烏并用,配伍羊躑躅、姜黃等。
中藥草烏:性味歸經:味辛、苦,性熱。歸心、肝、腎、脾經。
功效:祛風除濕,溫經止痛。
主治病癥:用于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用醋、酒磨涂。內服須炮制后用,入湯劑應先煎1~2小時,以減低毒性。老中醫廖佐芹教授說,生品內服宜慎;孕婦禁用;不宜與半夏、瓜蔞、瓜蔞子、瓜蔞皮、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平貝母、伊貝母、湖北貝母、白蘞、白及同用。
中藥配伍
1、用于治寒濕瘀血留滯經絡,肢體筋脈攣痛,關節屈伸不利:與川烏、地龍、乳香等同用。(《和劑局方》)
2、常作為麻醉止痛藥,多以生品與生川烏并用,配伍羊躑躅、姜黃等。(《醫宗金鑒》)
免責提醒:
草烏頭雖有藥用價值,由于中毒劑量和治療劑量難把握,很容易發生烏頭堿中毒。在家中自行煎煮中藥時,一旦發生口、唇、舌發麻,臉部以及皮膚發癢或者有螞蟻爬行感,惡心、發慌等草烏頭中毒癥狀,應立即到醫院救治。在前往醫院救治的同時,可大量服用甘草水或者綠豆湯來解毒。
別名:制草烏、堇、芨、烏頭、烏喙、奚毒、雞毒、茛、千秋、毒公、果負、耿子、帝秋、獨白草、土附子、竹節烏頭、金鴉、斷腸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