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
電焊工多是男性
但湘女易冉做電焊工已經20年了
易 冉
1982年8月出生,中車長江車輛集團株洲公司組裝車間中梁電焊班班長,高級電焊技師,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資深技能專家,全國首屆“十佳最美職工”,全國勞動模范。
媒體報道易冉,用得最多的標題是“電焊花木蘭”。可是易冉回憶,20年里焊槍點燃那一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性別,只是想:燃燒,讓這一次做到最好。易冉,是一簇燃燒自己也感染別人的“易燃”能量焊花。
最年輕的高級電焊技師
易冉出生于湘江邊的株洲,在株洲車輛廠的職工住宅區長大。童年玩著跳沙包的易冉聽長輩們聊天,和大人們一起發自內心敬慕身邊技術好的電焊工。
這敬慕原本和小姑娘易冉的人生并無關聯,直到她2000年7月技校畢業,進入株洲車輛廠成為一名電焊工,與貨車制造打起交道。
易冉進廠時被分到了底架轉胎班,這是車間勞動強度最大、工作條件最簡陋的苦臟累班組。每個焊工每天的焊接量是125米,20公斤一盤的焊絲每天要消耗一盤半才能完成當班產量。男焊工一天下來都感到累,許多女焊工都有換崗位、換工種的想法,班組里也常常有同齡人離開。
初到車間,易冉就表現出高于其他同齡人的稟賦。參加工作剛1個月,易冉因電焊水平出眾被工廠選派參加株洲市電焊工大賽,18歲的小姑娘輕輕松松拿了氣體保護焊第三名。之后,易冉代表株洲市參加湖南省電焊比賽,在強手如林的選手中名列前茅。
18歲到21歲這3年中,易冉在工廠電焊工比賽中連續獲得第一名。從“技術銅星”到“技術銀星”到“技術金星”,易冉成為工廠設立該獎項10多年以來用時最短就獲得最高獎項的人。
易冉一直在不斷地成長:23歲,成為當時中國南車最年輕的電焊技師;26歲,成為中國南車最年輕的高級電焊技師;2009年底,通過考試順利成為國際焊接技師。
時代的大河里多是普通人的小船,方向明確的會快速靠近成功,易冉走了一條算不上捷徑卻充滿智慧的航線。
20年“第一車”試制人
2020年的這個春天,平時忙得焦頭爛額的易冉在疫情防控期間買了近10本書看,其中有一本是日本秋山先生的《匠人精神》。書不厚,語言平實,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40%技術、60%品行,凡事講“心”。
其實20年來,易冉工作中就一直講“心”。這位特別年輕的電焊技師是公司多種新車型關鍵部件的試制人,也就是焊接技法和標準的創立者。
2005年夏,23歲的易冉負責澳大利亞五聯平車試制,側墻焊接中板厚只有6毫米,一層焊接容易焊不透,分兩層焊接焊縫太厚,焊接的變形量和打磨量增加。澳方的質量控制非常嚴,焊縫100%超聲波探傷檢驗。
湖南的盛夏十分炎熱,汗水讓易冉的工作服很快就濕了,皮膚被飛濺的焊花燙出了一個個小水泡。她從白天到夜晚連續進行焊接試驗,摸索出了左右加Z字形擺動的操作技法。她迅速將這一技法傳授給班組其他員工,出口澳大利亞的產品如期完成。
2006年,公司投產時速120公里的新型C70敞車,24歲的易冉試焊第一輛車。她全心進行規范比較試驗,終于得出最佳工藝標準,在生產線推廣后操作時間從最初的90分鐘縮短到30分鐘。
2007年,合同價值3.48億元的出口鐵路貨車在公司啟動制造。出口貨車軸重達40噸,遠超美國35.7噸AAR標準。外方要求所有焊縫咬邊為零,大焊角、坡口不能有弧坑,弧坑必須填滿,這相當于機械手的操作標準。易冉負責核心部件中梁的試制,獨創新技藝焊出了第一根合格中梁,令澳方專家豎起了大拇指。此后,易冉焊接的部位總被外方監造人員標識出來作為現場示范。
C80BH敞車是中國鐵路重載運輸的主要車型之一,車輛端墻板與底架的連接焊縫長度為6米,受焊接材質、焊接位置影響很容易形成咬邊、未熔合、焊瘤等缺陷。易冉領銜攻關摸索出被命名為“小擺快頻仰角焊法”的焊接方法,在全路C80BH敞車制造中推廣。
2015年,她牽頭破解一項敞車中梁拼板焊接咬邊深度小于板厚5%的難題,創效超百萬元。2016年,一種平車中梁焊縫開裂質量缺陷問題時常發生,易冉的方法使交驗合格率從39.73%提升到96.3%。
2020年3月,公司還沒有全面復工,易冉就忙著調試一種鐵路貨車焊接機器人。從2000年到2020年,從18歲到38歲,鐵路貨車車型、焊接技術多次換代,易冉一直是公司第一車的試制人。對這個身份里隱含的成功,她總結是因為有師傅和同事的幫助,自己也愿意嘗試。
在交談中,記者發現易冉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當問及她和別的國際焊工技師相比有什么技術優勢時,她回復道:“我氣體保護焊技術用得比較好,因為這種焊接方法在工作中用得多……”
說到工作20年的收獲,她回答得很爽快:“最大的收獲是不斷超越了自我,學習永遠第一,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總是一身工作服領獎的女技師
2011年9月21日,德國呂內堡的當地報紙刊發了一篇《中國的“電焊花木蘭”》新聞報道,圖片和文字加起來占了大半版。圖片中,一個女電焊工在焊接,一位德國技術人員在后面觀察。女電焊工穿著工作服,因為要使用防護面罩,她頭上的工作帽帽檐轉了90度偏向一側,帽子上是醒目的公司標識。
這位女電焊工就是易冉,當時她正在參加在德國舉辦的國際焊接比賽。德國沒有女性從事電焊職業,易冉在賽場上一出現,即引來了國外同行的關注。易冉表現出色,她的立焊、平焊板作品獲得德國DVS證書并在賽場公開展示,比賽組委會還專門為她頒發了唯一的特別獎,德國當地媒體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
記者還看到一張易冉參加一場全國職工演講比賽獲獎時拍攝的照片。照片中,三位獲獎人中其他兩位都穿著裙子,易冉卻穿著工作服。從青春年少到現在,易冉參加了許多頒獎典禮,只要舉辦方沒要求,她都是一身工作服出席。
2015年,易冉參加了央視《開門大吉》節目的“咱們工人有力量”專場綜藝節目,主持人問易冉的夢想是什么?易冉說:“我希望獲獎后能為工友建一個圖書角。”易冉在節目中連闖5關,贏得萬元獎金。回去后,她拿出獎金和自己的技術書籍,在公司的幫助支持下建起了“易冉圖書角”。
回憶近兩年工作中的變化,易冉印象最深刻是質量要求更高,新時代產業技能人才培養十分緊迫。易冉長期擔任一線關鍵班組的班組長,每到一個班組,她都毫不保留地將操作技能、心得傳授給同事,她的徒弟遍布全車間。到現在,她培養出來的國際焊工有近百名,高級工以上技能人才25名,其中有3名成為公司級以上的技能專家。
易冉主筆撰寫的10余篇學術論文在刊物上發表,其中3篇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中國培訓》發表,1篇獲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科研成果三等獎。
易冉是中車長江車輛集團株洲公司女子電焊技師攻關隊隊長。該攻關隊歷史悠久,自2000年成立以來,這個由37名在生產一線關鍵崗位的優秀女電焊技師組成的集體先后幫助企業破解了20多項焊接難題,獲得湖南省“芙蓉標兵崗”、湖南省“女職工建功立業五一巾幗獎”、“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等榮譽。
2011年,公司成立了易冉勞模創新工作室,易冉在工作室的主要工作是技術創新和技能傳幫帶。2014年,易冉勞模創新工作室被評為湖南省“示范勞模創新工作室”。易冉現在最想做好的就是利用勞模創新工作室培養更多高鐵新技能人才,讓工作室進入全國先進工作室行列。
來源:《人民鐵道》報
文字:趙妮娜
圖片:劉建亞
視頻:佟盟
編輯:金炫美
實習編輯:閆豐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