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發水、牙膏、沐浴露幾乎是我們每天都要打交道的東西,但不知你是否留意過這些日化用品中的泡泡。許多人有“泡泡情結”,認為日常清潔產品中泡泡越多,其功效越強大,洗得越干凈。事實其實并不是這樣。
刷牙
牙膏泡沫這么少,刷得干凈嗎?
新浪微博上有個帖:“牙膏的泡沫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反而可能損傷牙周組織,有害口腔衛生健康。口腔醫學院近日完成的一項研究顯示,牙膏中常用的、能產生泡沫的去垢成分十二烷基酸鈉(SDS)對人體健康有潛在危害。”
通常,很多人會認為刷牙時泡沫越多越好。在媒體工作的朱先生最近在這個問題上有疑惑了:“我最近在使用安利的牙膏,我發現,安利牙膏和其他品牌的牙膏不一樣,刷出來的泡沫非常少。難道不是泡沫越多越好嗎?”
事實是怎樣?家庭實驗室請教了浙江省某醫學院口腔科主任阮文華和浙江大學化學系博士謝文杰。
阮文華說,刷牙時產生泡泡主要是因為牙膏里有表面活性劑,它還具有去垢的作用,目前還沒有聽說過牙膏中泡泡的負面說法。
謝文杰則表示,牙膏能夠清潔去垢是因為含有表面活性劑。但表面活性劑的種類有很多,各品牌牙膏里的表面活性劑種類不一定都一樣,有些表面活性劑產生的泡沫多,有些產生的泡沫少,但不是產生泡沫多的那種表面活性劑清潔能力就強,也不能說產生泡泡多的牙膏就更好,更能把牙齒刷干凈。所以,像安利這種產生泡泡少的牙膏,清潔能力也未必差。
他還指出,牙膏屬于不易溶的物質,牙膏的量夠你把牙刷干凈就行,多余的牙膏反而會以顆粒狀飄在口腔中,漱口的時候也就沖掉了,對清潔牙齒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有些人為了追求多泡泡,擠很多牙膏,其實是浪費。
家庭實驗室提醒:許多人在刷完牙后,就把牙刷一扔,刷頭朝下置于杯中,這樣會導致牙刷上滋生許多細菌。正確的做法是:刷牙后,應以清水反復沖洗牙刷幾次,甩干刷毛,將刷頭朝上放置于通風處。
有些人飯后馬上刷牙,甚至有的人不管吃了點什么都要刷牙,這樣反而不利于牙齒健康,用餐時吃的大量酸性食物會附著在牙齒上,使牙齒表面的牙釉質軟化,甚至與牙齒軸層中的鈣、磷分子發生反應,將鈣、磷分離出來,牙齒會變得軟而脆。此時刷牙會破壞牙釉質,損害牙齒健康。正確的做法是:先用清水漱口,等 1-2小時后再刷牙。
洗發
知道嗎?泡泡太多清潔力反而下降
洗發水廣告中,不少俊男美女頂著滿頭的泡泡在快樂地沖洗。久而久之,人們的心目中形成了這樣一種印象,泡泡越多,洗得就越干凈。并且,洗頭的時候,洗發水泡泡很多的話,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愉悅的心情,這就加深了人們對日化產品泡泡的追求。
而謝博士說,一瓶洗發水的清洗能力,跟它產生的肥皂泡數目的多少無關。產生泡泡是因為洗發水里含有表面活性劑。作為一種清潔劑,表面活性劑在洗發水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去除污垢。但是,洗發水的泡沫多到一定值之后,再多下去,不僅起不到作用,清潔能力反而會下降。謝博士打了個比方,在數值0到a 之間,泡沫能發揮的清潔作用最明顯,過了數量a這個值,增加量所產生的效果反而會下降。
有人可能會懷疑表面活性劑等化學物質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對此,謝博士解釋,盡管這些表面活性劑會產生刺激作用,如果你不是過敏性皮膚的話,影響不會太大。洗頭的時候,把洗發水沖洗干凈就行了。另外,要小心不要將洗發水弄進眼睛。洗頭無需太過頻繁,以免讓頭皮過多地接觸清潔產品。
家庭實驗室提醒:洗頭前必然要先使頭發通順。如果洗頭前頭發已經是亂的,那洗完之后就會更亂了。
頭發很少會出現特臟的情況,輕揉使之產生泡沫,不要用力搓頭發,小心沖洗,用手指捋,保持發絲直。正確的方法是,先將洗發精倒在手上,再滴一些水在上面,輕輕搓揉,讓洗發精開始發泡后,再涂抹在頭發上(非頭皮上)。雙手是以鋸齒狀或畫圓圈的方式來洗頭,這樣頭皮才會洗得干凈,可以達到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的目的。
洗發的水溫應該是40℃。還要堅持使用護發素,這是保持頭發健康的重要環節。
洗澡
春天最好用泡沫較少的沐浴露
春天到了,不少人覺得自己的皮膚很干。沐浴露具有滋養的成分,洗澡使用之后可以緩解皮膚的干燥。杭州知名美容達人、國際芳香師老白提醒,春季洗澡要使用泡泡較少的沐浴露。沐浴露中的表面活性劑雖然能讓沐浴露搓出很多泡泡,但是,清潔能力太強,會破壞皮脂,使用之后,皮膚恢復水油平衡,酸堿度平衡的速度會慢。泡沫比較少的沐浴露,去油脂的能力也要弱一些,洗完之后皮膚也不會特別干。
另外,如果你是每天洗澡的話,并不需要用太多的泡泡,除了腋下和私密的部分,其他地方可以用清水洗,你也可以用手工皂代替沐浴露。
不少人也許會產生疑問,肥皂是堿性的,難道可以用肥皂洗澡嗎?老白說,這是人們認識中的一個誤區,肥皂是弱堿性,對皮膚的傷害其實不大,而且我們指的肥皂是天然的不含化學防腐劑的手工皂,不是工業肥皂。
家庭實驗室提醒:春天洗澡的次數可因人而異。身體較胖和皮脂腺分泌旺盛者,可適當增加洗澡次數。老年人皮脂腺分泌減少,可適當減少洗澡次數。
澡水的溫度應與體溫接近為宜,即35℃~37℃,若水溫過高,會使全身表皮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發生缺氧。孕婦洗澡時的水溫更要注意不要太高,以防發生胎兒缺氧,影響胎兒發育。
無論春夏秋冬,洗澡時間均不宜過長,每次洗澡時間以15~30分鐘為宜,以防心腦缺氧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