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卑轉化為生命中的恩典
接納他人,生出慈悲
己亥年
六月十六
編輯: 南海佛教
聆聽順心的樂曲
摘句尋章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競選連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內政績斐然,所以大多數民調和政治評論家都預測尼克松將以絕對優勢獲得勝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卻很不自信,他走不出過去幾次失敗的心理陰影,十分擔心敗選。在這種潛意識的驅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終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人潛入競選對手總部的水門飯店,在對手的辦公室里安裝了竊聽器。
事情敗露之后,他又連連阻止調查,推卸責任,導致自己在選舉獲勝后不久便被迫辭職。本來穩操勝券的尼克松,因為一個缺乏自信的錯誤而毀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佛法開示
當一個人無法看見并全然接受自己的陰影面,他就無法清醒地對事物做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待陰影面,我們無需給它貼標簽,承認它存在,接受它,遠比要改變它容易。
司馬懿在空城面前看到諸葛亮悠然端坐彈琴而疑竇頓生,原本信心滿滿的他竟然因害怕上當而喪失進取的勇氣,下令退兵。結果功敗垂成,錯失了活捉諸葛亮的大好機會。
這就是自我矮化導致的心理陰影。
如果一個評價導致你自卑,不是因為他人的評價消極,而是因為你內在的自我評價是消極的。所以你會覺得處處皆是歧視,哪里都是嘲笑。
生命中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轉化”,一切的苦都是可以轉化的。你學的知識越多,對自性覺知得越深,面對各種應變的自信感就會越強,你內在對于自我的安全感也會趨穩。
很多人都是歷經無明的階段,做了許多蠢事,受盡各種苦痛折磨,才慢慢地將自卑轉化為生命中的恩典。只有接納自己,接受自己的陰影,才能真正接納他人,生出慈悲。
讓我們以真誠之心祈愿,把我們所受的一切苦難,都轉化為利益眾生的資糧。讓自卑不再是自卑,而成為生命的覺醒和恩典。
本期話題
內在評價和外在評價對一個人的影響,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