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蕉 ,能 篆刻 ,精書法,亦擅長畫蘭,能 詩文 。沙孟海先生譽其為:"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書法之余,偶作蘭草,風姿綽約,清沖淡遠。蓋以精于書道,故能葉葉出草法,辦辦入楷意。觀其書畫,是知非才情學養俱佳者不可入其堂奧。惜罹難"文革",流年不永,垂世之作較少。曾為 上海中國畫院 籌委會委員兼秘書室副主任, 中國美術家協會 上海分會會員, 上海中國畫院 畫師、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專職干部。
1937年,抗戰爆發,白蕉避難上海,執教于上海光華大學附中,與 高逸鴻 、唐云、 張炎夫 等組織"天風書畫社",并以詩書與郭晴湖訂交。同時,積極參與徐悲鴻舉辦義賣畫展,為難民募捐。1938年,日軍侵入金山咀,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當局熱衷于內戰,實行不抵抗政策,白蕉目睹家鄉生靈涂炭,悲憤交集,在作詩痛斥之余,與摯友 鄧散木 一起舉辦"杯水書畫展",為抗戰募捐,并將書畫捐贈 慈善機構 ,救濟難民。1940年,白蕉父親去世后,母親病重,白蕉回鄉探望,拒絕日本軍官邀請。1941年,白蕉34歲,與金學儀成婚,徐悲鴻贈送《雙青毛竹圖》中堂,白蕉作詩"代簡一首"寄徐悲鴻以表謝意。1948年秋,國內局勢大定,白蕉回鄉探望母親。偽縣長為拉攏知名人士宴請鄉紳,親自邀請白蕉赴宴。白蕉堅辭不得,被強之以去。席間,偽縣長發言中污蔑共產黨,為當局涂金,白蕉當場駁斥之,眾皆失色。事后白蕉被懷疑為地下黨員,上了黑名單,因及早解放,未遭毒手。
杜甫詩《送楊六判官使西蕃》原文品讀:
送遠秋風落,西征海氣寒。
帝京氛祲滿,人世別離難。
絕域遙懷怒,和親愿結歡。
敕書憐贊普,兵甲望長安。
宣命前程急,惟良待士寬。
子云清自守,今日起為官。
垂淚方投筆,傷時即據鞍。
儒衣山鳥怪,漢節野童看。
邊酒排金醆,夷歌捧玉盤。
草輕蕃馬健,雪重拂廬干。
慎爾參籌畫,從茲正羽翰。
歸來權可取,九萬一朝摶。
杜甫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