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草書法的懸肘及行草書法的運筆維度簡述:
行草書法懸肘是基本功之一,猶如學拳的要“蹲襠”,蹬得直冒汗,水到渠成,便能舉重若輕。游刃有余,舉重若輕。力量凝蓄于溫潤之中,比如京劇凈角,扯起嗓子拼命喊,聲嘶力竭,無美可言,看不出用力,力涵其中,方能回味。有筆方有墨。見墨方見筆。不善用筆而墨韻橫流者,古無此例。寫大字要用臂力,不能光用腕力。用臂力才能力透紙背,這是真理。寫字時手不能抬得太高,也不能拖在下面,要上到下一樣平,這叫平肘。還要虛腕,虛腕才能使手中的筆自由轉動,隨心所欲。
行草書法運筆角度、速度、對比度和力度四個方面。角度指毛筆與紙面接觸構成角度。速度根據線條的直曲、方圓、強弱、生澀和干濕等變化來分析。米芾自稱“刷字”,用筆迅疾勁健,盡興盡勢,追求韻味、氣魄和力量,最主要是追求自然。
張百行行草書法欣賞:
書者介紹:
張百行,男,1944年8月生于濟南,著名書法家,原為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現為山東省書法家協會顧問,山東文史研究館館員。
張百行五歲即開始習字,尤善楷、行、草書。其書作雄秀渾厚,勁逸瀟灑 ,即壯美又富書卷氣,贏得了書法界的好評和社會的推崇。近十余年來,多次獲得國家級的各種書法獎勵,特別是在1984年和1986年,他兩次獲得全國首屆職工書展和全國首屆電視書法大賽的一等獎,震動了山東書壇并享譽全國。1987年出訪日本,所到之處,評價極高,備受歡迎,被日方譽為"書道大家",載譽而歸,并榮膺了山東省委、省政府頒發(fā)的泰山優(yōu)秀文藝創(chuàng)作獎。
王羲之與正逆來回的法則就沒有根本的沖突了,“換筆”與“不換筆”之間不再有鴻溝。“楷則”以對稱的“8”字結構為核心,每一個“正逆對”形成了基本的筆勢對峙、平衡關系而且在空間閉合。實際書寫當中,緊接的一對正逆波動不會首尾完全封閉成“8”字,也不一定在紙面上直接對應著一個相互穿插、扭結的筆畫結構。為了說明這個問題,以及羲、獻運筆習慣的異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