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漫長的等待,首批公募FOF終于在今日拿到了批文。根據中國證監會文件顯示,南方基金、嘉實基金、建信基金、華夏基金、泰達宏利基金、海富通基金6家基金公司旗下公募FOF拔得頭籌。
據媒體報道,還有幾十只FOF基金在排隊等候,中國正式開啟公募FOF時代。現在高凈值投資者除了可以投資私募FOF,又多了一種公募FOF的投資選擇。那么FOF是什么呢?
一方面,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國內公募基金市場總規模已突破10萬億元,基金數量達4419只。隨著公募規模的不斷提高,基金的投資者風險偏好更加復雜,更加多元化,對選基需求日漸增長。
另一方面,高凈值人士不斷增長,貝恩公司和招商銀行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1000萬元以上的高凈值人群規模已達到158萬人,共持有可投資資產49萬億人民幣,“資產荒”問題或將持續存在。
所以,不管是面向公開市場公募FOF,還是針對高端合格投資人的私募FOF,都有發展后盾。
FOF(基金中的基金)是一種以基金為投資標的的組合投資產品。鯉小智之前也科普過私募股權母基金,有興趣的也可以看看。
根據基金投資標的及投資方向的不同,可以將FOF劃分為以下類別:
股票型FOF:80%以上的基金資產投資于股票型基金份額(包括股票指數基金);
債券型FOF:80%以上的基金資產投資于債券型基金份額(包括債券指數基金);
貨幣型FOF:80%以上的基金資產投資于貨幣市場基金份額,且剩余基金資產的投資范圍和要求應當與貨幣基金一致;
混合型FOF:投資于股票型基金份額、債券型基金份額、貨幣市場基金份額以及其他基金份額,且不符合股票型基金中基金、債券型基金中基金、貨幣型基金中基金等相關要求;
其他類型FOF:80%以上的基金資產投資于其他某一類型的基金,如FOF將80%以上的基金資產投資于商品期貨基金份額的,為商品期貨基金中基金。
FOF能滿足投資者一定的需求,但并不因此掩蓋其風險:
1、外行FOF:即在國內真正具有投資背景的其實很少,大量的外行做FOF,母基金經理缺乏交易經驗,風險最終都會傳遞到投資者;
2、雙重收費:雖然監管層力在減少雙重收費,但不管是公募FOF還是私募FOF,雙重收費問題繞不過去。尤其是對于公募FOF來說,本來收益就不是很好,如果各項費率還高,就會進一步降低收益。因此,不解決雙重收費問題,對于很多投資者來說,FOF可能就不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選擇。
3、操作不成熟:調研難、信息庫數據不足、資源配置復雜等問題一直存在,基金調倉不方便、周期長等問題也沒有解決,別小看這些問題,都是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
4、收益率一般:FOF最大的優勢在于分散風險,通過配置不同資產類型、或者不同投資策略的基金產品來對沖市場的風格輪動,實現穩健收益。
不可否認,資產配置的重要性要遠大于具體投資品種的選擇,同時投資者很難有精力和專業知識尋找、跟蹤和管理自己的基金投資,FOF在這兩點上都滿足了投資者一定的需求。
但在我國,不管是公募FOF,還是私募FOF,都仍是起步摸索的階段。從整個行業、到從業人員、到投資者,都缺乏經驗。
投資者更是處于“食物鏈”的最底端,無論哪個環節暴露風險,最后買單的都是投資者。
最后,如果你有更多關于FOF或其他投資的疑問、知識和見解,歡迎和我討論,微信號:lzinsight